人人都说教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如果心中充满了爱,我想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千百万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教育者,他们无一不是用“爱”播种着希望,品尝着收获。
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三年走过的风雨历程,看见身边的老师像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我们学校的刘老师有着杰出贡献的老教师,她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诠释着“爱”的真正含义。
21年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一腔热血,她一直坚守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无私奉献是她的本色,责任与使命是她的原则。在生活上,她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对待年轻教师,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鼓励、鞭策和帮助着。在工作上,她又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每年两次学生的表演,从歌曲的选择到服装的选择,我们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 一部停不下来的机器”,是刘老师的真实写照。她每天在校工作时间长达12至14个小时。在工作的这么多年中除了产假、培训、考试、办公事,她从未请过一天事假或病假,就是一节课也没有无故耽误过,也许你不信,但她做到了,这是她的工作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刘老师是这么说的,可有谁知道要这个“为了”她付出了很多,她女儿是这么说的:“妈妈,你对我太不公平了,你可以给别的孩子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爱,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一点爱,我是您的亲女儿呀!” 是的,她欠亲人的确太多,在家庭最需要关照、女儿最需要关爱时,她却把感情的天平倾向了事业。在近21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长者。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明确是非。在班级管理方面,她尝试“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每天心里记挂的是学生冷暖,脸上得意的笑容是学生进步,既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和生活。她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她会主动去家里看望。曾有个叫张正欢的学生因病到昆明做手术,落下了近两个月的课程,她的家人很担心,便要求休学。尽管这样能减轻刘老师的负担,可刘老师并没有答应,因为留级可能会对该生的身心造成影响。她在家休养的那段时间,刘老师曾带着全班同学去看望她。返校后,刘老师找时间帮她补上语数两门功课。张正欢爷爷感激地说:刘老师真好,把孩子交给她,谁都放心。在农村小学,大多是寄宿生,又长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刘老师曾为多名低年级学生洗过尿湿的裤子,缝过撕破的衣裳。
就这样二十一年来,刘老师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全校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曾多次受到学校及上级各类表彰。 是她,用一件一件的小事,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是她,用一点一滴的爱成就了许多孩子的精彩未来。是她,用教师灵魂的魅力,谱写了一曲曲动听的“爱”之歌。小学阶段,正是播种的季节;教师,是个凝聚着爱的职业!让我 们 用爱 来 呵 护 每 一 颗 花 的 种 子 ,像 母 亲 对 孩 子 ,像 瀑 布 对 小 溪 。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爱,就会春风化雨;只要给每一颗种子充分的阳光适量的水,她就会还你怒放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