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还是宿命?——我的《百年孤独》一孔观

人与人相处要讲缘分,一旦“臭味相投”则“惺惺相惜”很快“熬成了一锅六十年狗肉汤子”有了老滋味,甚至会产生“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期待。

我觉得人和书好像也是如此。同为经典,有的一读则爱不释手,有的却始终提不起兴趣。这大概就是味的事儿。人也罢,书也罢,首先得对味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在自由阅读领域是没有市场的。读书本来就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奢侈,没有哪个人愿意把乐园变成地狱。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这本书我三十年前上大学就听说过,但真正沉下心来阅读却是从去年开始。

很多人抱怨它不好读。我刚拿到此书时也确曾有过类似的忐忑,事实上在阅读过程中颠三倒四反复用的人物名字以及作者习惯用的长句子也确实把我折腾得够呛,除了记笔记,我也确实反复地前翻后联寻找人或故事的脉络——读这样的书绝对无法偷懒,想像读时下爽文那样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显然不可能。它就像干涩的牛肉,嚼起来实在费劲,可越嚼却越有滋味儿,于是便越嚼越舍不得停下口。如果打个比喻的话,我觉得有的书如香花,有的书如清茶,有的则如烈酒,如橄榄或者咖啡豆,而《百年孤独》则好比弥漫着神秘气息的鬼屋,光怪陆离,惊险刺激,天马行空,匪夷所思,让读者的心灵始终处在紧张与兴奋、惶恐与激动、惊悚与震撼的罗网里。

有位著名的评论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百年孤独》说得不是布恩迪亚家族,不是哥伦比亚甚至不是南美洲,而是整个人类。”

确实如此。孤独不是哪个民族或者种族的专利,也不是贫困或者愚昧富贵或者文明才能滋生的“靶向病菌”。它属于整个人类,古今中外皆有。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孤独,李白的“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是孤独,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孤独,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更是孤独。

读书最大的作用不过是在别人身上照见自己,用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成为孤岛,谁也无法完全脱离开别人而独自活着。人不能成为孤岛,但每颗心却都是孤岛。即使这岛开放所有的堤岸,总有一些地方无人可达。

有些时候你会痛苦地发现茫茫人海却俨然如同沙漠,当你满肚子话想找人倾诉时,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位合适的对象,哪怕只是纯粹的听众。

共享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什么分担。

人活在世上本质是孤独的,只是很多人实在太忙碌,抑或太粗糙,无法察觉或者不敢察觉这种本质。

越敏锐,越痛苦;越深刻,越孤独。比如尼采,比如梵高。

这就是宿命,无法改变。

孤独是思想巅峰的通行证,是灵魂独立的金奖杯。然而它又同时是那个渔夫钓上来的魔瓶塞子,一旦打开瓶塞,魔鬼就可能毁灭世界。

三观不同,无法强融;频道不同,难以沟通。作家刘震云有部长篇《一句顶一万句》,人活在世上,想找个“能说得上话的”很难很难。

现实中很多交流看起来热闹而融洽,其实不过“鸡与鸭讲”甚至“对牛弹琴”。

也许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便成了孤芳自赏。

没办法,人只要活着就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与孤独共生,它才是你忠实的朋友:不论你富贵或贫贱,健康或疾病,都与你不离不弃相伴一生。

有时我就想为什么每个人都是自己哭着来到人世,也许这哭是因为要开始一段孤独而无法逃避的旅程;而最终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这种哭与其说是痛惜与不舍的告别礼仪,倒不如说是一个人的离开使另一人更加孤独。

天空是热闹的,因为有日月星辰。但每一颗星星却都是孤独的,每颗星都有无法倾诉的孤独。

逃是逃不掉的,除了忍受便只有抵御。抵御的唯一途径就是不停地劳作。麦家说真正的勇士是知道了真相依然选择热爱,对平凡众生来说经历痛苦依然能平和地熬过挺住就是英雄。

西方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东方传说中的吴刚、白兔和嫦娥,《百年孤独》里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上校奥雷里亚诺、阿玛兰妲和丽贝卡无不沉浸在各自的孤独里,他们对抗孤独的方式虽然不同,本质上却又完全相同。

孤独可以使一个人灵魂自由,但也可以让生命陷入绝望的沼泽而无法摆脱。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这大概是热爱文字的人唯一的幸运,用文字的积木来构建各自的城堡,而自己就藏身在城堡里疗治或休养。

孤独是软肋,更是铠甲。

对布恩迪亚家族来说,乱伦犹如奥雷里亚诺17个儿子额头那抹黑色的印记如影随形。孤独则是整个家族最顽固的基因传承,更是无力摆脱的宿命。

生命中曾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有人说马尔克斯用布恩迪亚家族写尽了人间的孤独模式,有些是一辈又一辈的重复,有些则只属于自己,似乎无法复制。

请允许我把文字的切口开得更小一些,别的不谈,我只谈一下何塞·阿尔卡蒂奥——马孔多的创建者,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羊皮卷预言所说“整个家族第一代被捆在树上而死”的那一个。

不要强求苍鹰和家鸡成为朋友。这对苍鹰不公平,对家鸡也不公平。

雄鹰的视野是天空,家鸡的目光最高也不过是院墙或屋檐。在家鸡群里,雄鹰无疑是孤独的——这就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孤独。他是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第一代,这个家族的“百年孤独”以他的故事拉开了大幕。

他富于幻想,不安现状,敢于冒险,富有探索精神并执著地投入到行动,比如他不怕近亲结婚会生出怪物的传言坚持和表妹乌尔苏拉结婚,比如他在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诱惑引导下进行一系列探索和研究,他的目光远不属于马孔多,他的思想在马孔多找不到任何一个能够共鸣的倾诉者和交流者,似乎他不该出生在那个时代,不该生活在封闭的马孔多——任何一位思想或者眼光超前的人都很难融于周围的人群以及时代,虽然后来也许被尊为“先驱”,但活着却常常因为是“异端”被送上绞刑架或者火刑场。

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孤独源于他的思想意识与周围人严重冲突,他敢冒险,有闯劲,终日想入非非并为他的想入非非投入全部身心。比如他用一头骡子和一对山羊从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手里交换了两块磁铁,后来又用这两块磁铁加上三枚金币换来了放大镜,围绕放大镜他“以科学家的忘我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为此他的身体被灼伤溃烂还险些点燃了家里的房子……他把家庭职责完全置于脑后,把家人完全置于脑后,把身外的一切完全置于脑后,尤其在梅尔基亚德斯给他一些地图和航海仪器并教他使用星盘、罗盘和六分仪之后,他为确保不受打扰地进行实验,他在宅院深处盖了一间小屋,整个漫长的雨季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

他习惯了自言自语。他也只能自言自语,不要说整个家,就是整个马孔多也没有人能和他说上三言两语,那个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倒能说,可惜他不属于马孔多。

“如果你非要发疯不可,就一个人疯好了,”妻子乌尔苏拉呵斥他,“不要用吉卜赛人胡话教坏孩子!”

如果说乌尔苏拉属于现实,何塞·阿尔卡蒂奥则属于梦想。夫妻两人都属于积极的践行者,但正因如此,他们的矛盾才变得尖锐而激烈甚至到了水火无法相融的地步。

梦想总是单薄的,所以梦想就注定了悲剧的遭遇和结局。不光妻子认为他是疯子,整个家庭都认为,整个马孔多都认为他是疯子。

如果我们把语言变成符号,整本书也许简洁到不足一页纸。也许这些符号依然能证明孤独这个主题,但它们显然无法如此尖锐而深刻地刺伤刺痛人们的灵魂。

在家人眼里,他不是父亲,不是丈夫甚至连家人都不是;在众人眼里,全村人都确信他已经失去理智。

可怜的何塞·阿尔卡蒂奥虽然亲手建造了马孔多,却分明不属于马孔多,不能说谁抛弃或者谁孤立,他最终变成与马孔多居民无话可说的那一个似乎只能归结为“脑袋有问题”。

人海是他的沙漠,别人永远不知道他想什么更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想这些,他即使满腔想法却又无人可说,这不是孤独是什么?

“世上正发生着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对乌尔苏拉说,“就在那边,在河的另一边,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

此时的何塞·阿尔卡蒂奥陷入巨大的思想危机,就连他痴迷终日的炼金研究都完全失去兴趣,他无心饮食,整天在家中踱来踱去……产生这种危机的源头不过是梅尔基亚德斯展示的假牙技术——磁铁、放大镜、地图和航海仪器、制冰器、占星术这些新奇的东西像巫术一样蛊惑了他,让他对自己所置身的封闭世界感到焦虑失望乃至绝望。这种危机不属于马孔多,最多只属于亲手建立了马孔多的何塞·阿尔卡蒂奥自己。这种危机的根源在于认知领域的扩大,越有知便越发觉得自己无知,越觉得自己渺小无力甚至一切努力变得毫无意义,这种茫然受挫的自我否定足以打败任何人。但这种危机在众人眼里是可笑的,可笑到一个人吃饱饭终日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

他最后只能发疯,疯到被家人捆绑在栗子树上,一年又一年,直到死去。

在他发疯之前,何塞·阿尔卡蒂奥先是陷入了“永动机”发明的癫狂里,然后遇到了已经死去多年的死敌朋友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而后小说有了如下寓言式的描述:

“今天星期几?”

奥雷里亚诺告诉他星期二。

“我想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说,“可是我忽然又觉得还是星期一,跟昨天一样。你看那天,看那墙,看那秋海棠。今天还是星期一。”

[if !supportLists]第二天,[endif]星期三,他又来到作坊。“真糟糕,”他说,“你看那风,听那太阳嗡嗡响,跟昨天前天都一样。今天还是星期一。”

星期四他又出现在作坊里,一副大祸临头的痛苦神情。“时间这个机器散架了,”他几乎哭了出来……他花了六个小时观察各种事物,试图找出一分一毫与前一天的不同之处,期待发生某种变化能证明时间的流逝……

可他最终悲哀地确认仍是星期一。于是他彻底发了狂,把作坊砸得稀烂,整个人中了邪似的高喊着一种流利高亢却无人能懂的语言……奥雷里亚诺向邻居求助。将他按倒在地用了十个人,捆绑起来用了十四个人,拖到院中的栗树那里用了二十个人。他被绑在树上,用奇怪的语言喊叫着,嘴里吐出绿色的泡沫。

星期一。还是星期一。仍然是星期一。

这寓言似的符号极为简洁却深刻地揭示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痛苦乃至发狂的根源:机械重复,一成不变,几乎看不到时间流逝的证据。

读到这里,我想每一个思想稍微敏锐的人都会痛苦:这哪里是马孔多,这哪里是布恩迪亚,这哪里是南美洲大地,这分明就是我,就是我们的现实!

发疯是因为才华,因为思想,因为他的世界根本不属于他所生存的世界,他的眼界、思想与言语在和同时代的所有人那里找不到交集。

我们骂一个人没脑子的时候常用猪来称呼,“简直是猪”“真是一头猪”,可细细想来活着一辈子真能像猪一样也许就是智慧,“无心无肺,活着不累。”浑浑噩噩的平庸倒是一种福,灵敏和深刻倒成了人生的炼狱。也许正因如此,发疯和自杀往往就成为天才的结局,比如尼采,比如梵高,比如海子。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陷入深沉的自我意识之中,把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他被绑在树上,一直照顾他和他说话的妻子乌尔舒拉被他当成死后的普鲁邓希奥,他忘记了所有亲人,在一间又一间无穷无尽的相似房间的梦境中离开了人世。

想完全破解《百年孤独》显然不是件容易事儿。

对于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来说,我想起了网络上流传的杨绛那句话:“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有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