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时间的朋友》,内容多,时间长达4小时,只看了大概四分之一。
其中有个观点大概意思说:以有限的时间寻求无限的信息,结果趋近于零。想起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然而很多人忘了后面关键那句,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信息爆炸的今天,谁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并能抓住足够时间,便有个“好”的开始。因此,公众号越来越多,APP越来越丰富,等等,然而人却越来越茫然。因为每天所要接受的东西很多,说一天不看朋友圈,一天不刷微博,感觉就像被世界抛弃一般。于是微博朋友圈永远在更新,推送信息的红色数字一多就受不了各种点开。可是无论如何快,偶尔停下来还是会觉得空虚无聊ヽ(ー_ー)ノ
因此,想要提升生活品质,就是丢掉没用的东西,听歌看书运动看视频等都只用一个APP,公众号没用的看不了那么多的清掉,家里积累的用不着的丢掉。开始删减,不被过多的信息来源所烦恼。
说说自己吧。难熬的5月份是靠着每天繁琐重复工作去转移注意力,然后6-8月份开始每天运动煮饭弹琴的日子,9-12月份开始每天煮饭做手工刷题的日子。好像很有规划性,甚至每天每个时段做什么,我都能安排好。督导要半到一小时,做费用要半天甚至一天,写稿则有时思如泉涌,有时却突然语塞。煮海鲜面或者肉羹米粉都是半小时,30个精力值的消消乐可以玩半小时,录一首歌满意的话要近一个小时才能搞定。工作上手后,各种事情确切真实的可以计算,连生活也变得数字化流程化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有时真的都看得到,静下来后,反而想要一些自己看不到的时间,不计划太多反而更勇敢冒险,多尝试新的东西,多交些有趣的朋友,多走走陌生的地方,期待在新的一年,真的有新的自己。
有些说辞沦为鸡汤,想起有个朋友说他讨厌鸡汤,并不因为鸡汤太浓齁人假大空,会在人迷茫时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每个人都会鸡汤,每个人的鸡汤味道都不同,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想法去做。
又巴拉巴拉写了一堆有的没的。
2016年,过不过得去的,都过去了;
2017年,希望每天都能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