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陈乐奇
师父,又名师傅,名词,是对专业技艺者的尊称,但它又有许多扩展义,如对僧侣、或对某行当权威人士的尊称等。
当下,你若既非专业技艺者,也非某行当权威人士,而人家称呼你为“师父”的话,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人家在礼数上是拜服你的——不管人家是否真心实意,至少你在心理上应该有所满足。
我是个教书匠,按理人家称你为师父,也未尝不可,因为师父与老师本来就是同义词,但当大家都称你为老师而忽然有人称你为“师父”时,这就不同凡响了。我有两个学生,二十多年来,一直叫我“师父”,说实在的,每当他俩这样称呼我时,我内心深处的优越感便油然而生——“师父”似乎已远超“老师”的尊贵!
于是,想到了一些关于“师父”的人和事。
傅某,才华横溢,熟谙江湖、官场套路,三十不到,即为地方小吏,好为人师,喜属下称其为“师父”,属下被他驾驭得个个对他五体投地。心高气傲的他,自以为世间除“己”之外,再无“师父”。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傅某居然遇上了一个比自己更牛的“大师父”了。此人姓刘,与傅某同庚、同学,发迹较傅某迟,但官位已略高于傅。傅有业务求刘,纵令傅使出何等招术,刘总是昂着头,眼睛瞟都不瞟傅一眼,傅嘀咕:“老子够傲气了,世间居然还有比老更傲气之人,太可恶、太不可思念了,老子一定要想办法摆平他!”冥思苦想几天后,突然灵光一闪,豁然开朗:有了,这家伙礼不受,烟不抽,酒不喝,洗脚按摩K歌都不去,整天脑壳抬得比天都高,如此傲慢之人,肯定有某种心理尊重的欲求,老子放下架子,明天叫他一声“师父”试试。第二天,傅某精心准备了一张“拜师帖”,毕恭毕敬地送到刘某手中,刘某接过贴,扫一眼,笑了笑:“嗯,懂事!”欣然接受饭局,自然,傅某的业务也就谈妥了。
上述例子,明显说明“师父”一词,在当下已染上了浓重的江湖色彩。
江湖的本质特征是“义”。据许家璐训诂,“义”本为“仁”的反义词,后来意思发生变化,与仁组合使用,成为对“仁”的一种原则修饰,宋明理学将“义”放大,“义”成为中国人尤其是江湖人性格的一种特有的品质。于是,明清时期,突出忠义、气节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著名便出现了,“关帝庙”的数量渐渐地超过“孔庙”,延至今日,“义”的影响力仍无处不在,“师父”的称呼,很显然便是江湖之“义”在当代社会各领域中的本质反映。
职场和官场,也是江湖,浪迹职场和官场,谁把住了“义”的脉膊,谁便屡试不爽,反之,则步屐维艰。我有两位熟人,一位姓杨,一位姓任(女),前者小学教师,后者乡卫生院护士,两人都致力于功名,都是“践行主义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听过我关于“义”的“高谈阔论”后,用他们的话说,“茅塞顿开”。十多年努力后,杨某官至副厅,任某官至正处。但以后又二十来年过去了,听说他们的官位再无升迁,也许是他们的水平能力不足,抑者是他们“义”的度没有把握好或者是其他缘故吧?不得而知,庆幸的是他们至今还在台上,没有倒下!
20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