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就越是开学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没由来的感到一丝凉意,心里也没由来的悲伤起来。想起一本书,叫做《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想想,我自己也正在这个年纪上,也在学生这个身份上。
开学已经一两周,课程也已结束了一个章节。相比起小时候无忧无虑、不必动脑的老三样——语、数、英,现在学的,难了许多,也快了许多。以前总是讨厌老师在课堂上炒豆子般的不断重复那些看起来浅显易懂的知识点,并渐渐有些不耐烦起来,现在的我却十分怀念那时老师的耐心和认真。爸妈常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就该独立,什么知识都要自己去汲取,独立思考,有了问题才能够向老师求教——也的确如此。课堂上,老师无非就是把那些白纸黑字,印在课本上的内容如行云流水一般一带而过,也不管落花是否有意。我们在讲台下,手里拿着笔,眼神一刻不离,只能够匆忙地在笔记本上留下关键的词句。
久而久之,预习就成了一项不可不做的工作。
有时候,我突然会想,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拼命地读书,这么拼命地做笔记,这么拼命地做题……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是电影或是纪录片里早已定好的老套镜头,随着进度条的推后而缓缓播出,让人觉得乏味。
有时候,教室里的气氛会让我突然觉得压抑,那些在我的身旁沙沙动笔的同学,也都一个个成了让人操纵的木偶,除了不停地写,写,写,再也无事可做——然而操纵他们的,却又是他们自己——他们是心甘情愿的罢了。
于是,我常常在下课时,尽可能地走出教室,去呼吸那新鲜的空气。我喜欢在进教室时,对着同学小小地调侃:“这教室里充满了一股二氧化碳的味道!”“你错了,”同学认真地说,“二氧化碳是没有味道的!”我只能哑然失笑。
但是,我也不能脱离这样的生活。
我不知从何时起,就已经想明白: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我们所无力改变的,也无法改变。就像中学政治书上的第一课所教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后,我又在生物书、语文书上,多次见到这句出自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之口的黄金法则。
又想起暑假时,看的一部纪录片:《中式教育》。五个中国教师,赴英国一所中学做教学实验,帮助校长在学校今后的教学模式——英式教育或中式教育上做出抉择。我看着那些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甚至胆大妄为的英国学生,我看着不住地在背后抹眼泪和在人前欲哭无泪的中国教师,感到一阵心寒——中式教育,真的这么不堪吗?当看到校长自信满满地说,英式教育一定会赢时,我笑了,因为我知道,中国,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国家——中国的教育,也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就像为现代人所唾骂的科举制度,仍能培养出人才一样。
宣布结果的那几分钟,我其实很兴奋。我知道中式教育会赢,就像我知道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自豪一样。看到校长的表情,我已十分确定——不,是百分之百确定,中式教育赢了!果不其然,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的平均分,远远高出接受英式教育的英国学生平均分——尽管中式教育不为英国学生所喜爱,尽管英国学生至多只好好听了几天的课。那一刻,我也和那些中国老师一样,欢欣鼓舞!
但我并不是中式教育的辩解者。中式教育的利弊,我们这些在其中已浸淫了这么多年的人,最清楚。我们也不喜欢它,但也无法否定它的成效。
只有生存,才是硬道理吧!中式教育,让我们中国人足够坚强,足够勤奋。它已经进入我们的骨子里。所以在我们伤心时,在我们迷茫时,在我们绝望时,总能找到一丝光亮,指引我们前行!
我为我,是中国学生,感到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