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摩拜单车的供需分析以及未来可能的竞争。如果你有任何批评建议,欢迎通过简书或者“产品要有光”公众号与我联系。
8月初滴滴、uber中国宣布合并后,原以为国内出行市场基本稳定了,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北京5环内到处是这种橘黄色的自行车(指摩拜单车mobike)。而在8月中旬,摩拜单车才刚刚进入北京。
这是一张熟悉的图,2010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LBS的应用在国内出行市场大放异彩,从最早的专车、代驾,到出租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而现在则轮到了自行车。
摩拜单车核心玩法
摩拜单车主打短途出行(一般在5公里内),通过APP查看附近的单车位置,首次使用需支付299元押金,之后车费是1元/半小时,使用结束停靠在路边即可。
那么,这辆车有什么不一样
摩拜单车和普通自行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硬件配置和使用方法上。
硬件配置上:
1 智能车锁
根据摩拜CEO(王晓峰,前Uber上海总经理)的说法:“这应该是全世界第一款可以规模使用的智能自行车锁”。
“我们这里面集成了现下流行的一些技术,我们采用的传感器要联网、采用的互联网协议要装Sim卡,把这些技术串起来加上地理定位,放在一把锁里,能够让城市里千千万万的人使用上,应该讲这是第一次。这样我们就能够定位、计算距离和车费。”
“智能锁的防水程度做到了IP66的等级,可以完全防止外物侵入,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时,进水量也不会损害智能锁。”
2 更耐用的车身设计
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轮胎漏气、掉链子,针对此,摩拜单车的解决方案是用实心胎代替充气胎,通过轴传动取代链条传动。由此带来的一个缺点是:车身相对较重。
根据摩拜单车的描述,一辆摩拜单车的使用寿命,包括车身和智能锁,可以三到四年免维护。
使用方法上:
1开启和结束行程
通过APP查看附近车源,可以预约(有效时间15min),通过扫码解锁,下拉车锁结束行程。
2 结束后停靠
无需固定车桩,路边停靠,方便其他人继续使用即可(严禁放在小区、地下及室内车库等不易被发现区域)。
需求与供给分析
需求侧——用户场景和需求
地铁、公交、汽车是城市主干道核心运力,而最后3公里的运力主要依靠步行、打车、自行车以及其他代步工具(滑板、平衡车等)。
上班族上下班场景:
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住处距离地铁站或者下站后距离公司15-30min的步行距离是很常见的,用户夹在节约时间和节约金钱(滴滴快车最低消费10元,除券后5-6元)之间。
整体上来看这样的短途打车本身就是资源的低效配置,没有补贴难以为继,于是滴滴也在试图通过拼车或者小巴的方式来探索短途公共出行,然而公共出行对撮合效率要求很高。
大学生校园生活:
地图滑到大学校园附近,可以看到大学周边也有较高密度的单车分布。这个也能想象到,因为大学里逛逛就可以看到宿舍和教学楼附近的车辆,需求本身是存在的。不过现在不用买车了,换成了每次1元钱,经济上计算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划算的。
其他场景需求:
比如小区到超市、餐饮、医院、银行等等非规律性出行。
供给侧——自行车
出行的平台模式,供给侧可以分成三类:司机+车(出租车、专车等),司机(代驾),车(租车)。摩拜单车属于最后一类。这一类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不属于双边市场,而是属于直营模式,因为供给侧完全由公司控制。
供给侧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1 供给整体可控、稳定
在专车、代驾模式,大部分司机处于兼职状态,供给数量和质量处于波动状态。比如下雨天的时候,代驾司机出来就少(数量);司机会和客户产生纠纷(质量)。这种供给侧的不稳定性,对用户体验和单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一个IT系统和团队来管理控制这种不稳定性。而对于单车来说,则不存在人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2 全新的供给——短期竞争护城河
膜拜单车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和自行车本身设计有关,一般的自行车无法用作该用。根据摩拜单车的描述,整个供应链的建设消耗了接近一年时间。因此,从对手决心竞争开始,有半年到一年的宝贵时间快速扩张。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不需要对司机管理,在单车本身的管理上却遇到很多专车模式没有遇到的问题。比如人为损坏单车、单车停放位置偏离需求等等,而这些需要一个IT系统、甚至是运力来调整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分布。
另外补充一个观点:现有用户体验在定位、找车、用车以及车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产品技术都是可以解决的。
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虽然供给是稳定的,然而可以看到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平衡,尤其在上下班场景,而这势必要影响单车的使用效率,最终在市场稳定后影响定价。同时也可以想象到,未来的摩拜单车核心产品策略都是围绕供给的:
未来核心产品策略:
1 测试一个城市的整体最优车源数量
2 如何调整车源时空分布(比如通过运输车),可以获得最大的车源利用效率
3 如何通过产品机制(比如现有的信用分机制、众包监督机制)来降低车源的损耗
将来的竞争
自行车的用户群体是一个比出租车、专车用户群体更底层的群体,和公共出行的用户群体有较大重合。难以想象滴滴会坐视不管这个全新的产品形态,目前也难以知道5km或3km里内打车订单多少会转化为自行车订单。
前面提到因为供给侧是全新的,摩拜单车有宝贵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快速扩张。在当前阶段甚至连效率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取、锁定用户。将来的竞争无外乎车源供给和用户补贴,1块多的客单价,补贴起来也很简单,摩拜需要仔细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建在哪里,或许是想办法拿到更低的用户获取成本?很期待。
摩拜单车,舍命狂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