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丨那些年吃过的窝窝头
疫情期间,诸多百姓深居家中,丝毫不出大门之外,朋友圈里大家各显神通,制作各种面食作品,聊解寂寞无主,满足吃货口感。有的制作凉皮,有的制作蛋糕,有的制作肉饼。在下没有那么高明的手法,只会简单蒸馒头、花卷、菜包。吃罢几日后,越发索然无味。
今日灵机一动,想要吃窝头,尝尝滋味。
于是乎,给妈妈开视频,请教教程。妈妈说:“第一步:先用容器将玉米粉盛些许,然后用开水浇在玉米面上,用筷子搅合成絮状。紧接着第二步:用手和面,将面揉成一团。第三步,拽一块面,用手揉成圆形,手指头插进去,按照窝头形状转压,直到出现窝头雏形,然后继续修饰”。最后,将揉好窝头放到加水的锅里,开火开始蒸。大约20分钟后,就可以出锅了,热乎乎的窝头就可以享用了。
小时候在家里变着法的吃窝头的,最经典的莫过于一锅窝头配上玉米粥,用山韭菜花烹油,倒进锅里面,再炒上半颗大白菜,在火炉上咕嘟咕嘟的炖着,个中滋味,别提多美了。还有一种吃法,刚出锅的窝头,配上院子里窗户上秋天摘下来柿子,简直是人间美味。将熟透的柿子塞进窝头凹坑里,窝头蘸着柿子的甜味,好嘛!真得!还有就是深夜里饿的时候,把凉窝头切一下,放在火炉上,用葱花炒一下,那个味道也特别好。
虽然是90后,但是小时候家里真的很穷,所以依靠吃玉米面生存。那时候一到冬天,几乎顿顿是窝头,锅里是玉米糊糊,几乎都是这样的菜谱下来的。吃馒头,是后来的事情,用家里的小麦或者玉米换取白面,这样才能吃到馒头。所以,小时候的记忆,有着窝头最深刻的回忆。
今儿的窝头玉米面比较细,所以蒸出来吃着可口,不像那时候,玉米面很粗,吃着有些摩擦嗓子。特意炒菜多放一些盐巴,多了几分味道,咀嚼窝头,直到满口充满玉米的芳香,咽下肚的那一瞬间,胃肠是舒服且享受的过程。毕竟,窝头是玉米面做的,是粗粮嘛!
小时候不爱吃窝头,所以,妈妈变着法的哄我和姐姐吃。最经典的莫过于:“吃一个窝头,长大了盖一座大楼”。妈妈问我们,长大要不要盖大楼啊?我们都回答要盖楼。妈妈就说,那就吃窝头吧,还等什么?尤其是窝头的顶部那个小尖儿,最有营养啦,赶紧吃~
就这样,我跟姐姐,被妈妈教育的特别爱吃窝头。提起窝头,承载了太多太多童年往事和家庭温暖的细节。正是有窝头的日子,一家四口温暖的生活在一起,吃的虽然是窝头,但是很幸福。现在虽然都吃白面馒头,但是我跟姐姐工作以来,各奔东西,姐姐而今出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又少了很多。所以,吃起窝头,想的是家人的融洽和团圆。
今儿的窝头,不仅仅是吃到嘴里的,更多的是心中那份对家的思念,对父母亲人的眷恋。最近看了一句话,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
我想,或许就是这样吧。
侯晓斌(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