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层面的分析
(一)影响班级成绩的主要原因
1.班风不正、 学风不浓。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成绩的保障。影响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证等。
2.缺乏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集体,没有领头人,没有精神领袖,集体容易迷失方向。
3.没有抓好问题学生的管理。问题学生管不好,班级就会时时出现问题。班风、学风就会受其影响。
4.没有协调好学科和科任教师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所教科目的成绩要好于其他科目,如果班主任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所任班主任的这个班的成绩要好于其他班级。为防止偏科现象,班主任要有全局意识,协调抓好学生个人以及班级整体薄弱科目的转化工作。只有班主任和科任齐心协力,成绩才会整体提高。
5.没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学生在家能否独立认真完成作业,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之下才能扎实而有效。如果家长对学校教育不积极寻求配合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是袖手旁观,是很难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
(二)教师教学质量分析的流程和形式
1.数字的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率一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成绩及名次等级,横向比、纵向比等信息首先要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数字上的统计、比较,然后再进行文字上的分析。
教学质量分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一般说首先是教师个人对所教学科的统计和分析,然后是年级组长对整个年级、备课组长对整个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最后是主管教学校长、主任对全校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2.形成质量分析报告。(1)报告结构。第一,考试及阅卷情况。这是对监考、批卷、数据统计等情况进行的总结,既是为以后考试做好规范,又是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试卷情况。如试卷设计思想、考查内容、分数权重、难度、效度和信度等情况。
第三,数据情况。如准确程度、统计的内容及形式、对数据的解读等,明确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水平。
第四,经验、教训及问题。教学质量分析报告重在分析与反思。具体要从学生、教师、年级、学校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五,改进措施及意见。要关注整体和个体、要针对通过统计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性问题,明确改进的措施和意见,要有可行性。
2.教师分析。(1)考试导向分析。第一,考试难度。题目难度计算公式:Pi=Xi/xi(max)。式中Pi=某题目难度;Xi=被试总体在该题目的平均得分;xi(max)=该题目满分;试卷难度是题目难度的加权平均。分数高低与考试难度有关,故不能简单根据分数判断学习成绩上升还是下降,或判断学生用功还是懈怠。
第二,试卷信度与效度。信度是考试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可靠度。信度的评定方法一般用重测计算法和多人评定计算法。在对考试结果分析时,可参考以前考试结果,通过计算同上次考试结果相关系数来分析,相关系数越大,信度越高。
考试效度是指考试本身的有效性。即考试结果是否反映了任课教师所期望考核的内容。效度检验,一是采取本人评价法,请学生判断考试成绩是否符合他的实际情况,以同意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百分比越高,效度越好;二是采取他人评价法,请该生比较熟悉的同学、朋友或者家长判断是否符合该生的实际状况,以同意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三是组织评价法,请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察结果,判断考试成绩的结果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同意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
试卷难度、信度与效度,程序比较繁琐,有些内容又具有主观的差异性,且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名次,所以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一般不进行试卷难度、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2)对学生群体分析。第一,学生群体成绩统计。包括所有学生在各个科目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最高和最低成绩、所有学生总体成绩的排序以及所有学生某一科目考试成绩的排序等。
第二,不同群体成绩不同的统计分析。学生性别,家庭背景、城区分布、是否班级干部等群体反映出来的成绩状况。如发现班干部成绩总体分布有所下降,则应该采取措施,为班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3)对学生个体分析。第一,个人成绩描述分析。一个是成绩的横向比较,即一门课程成绩与另外一门课程的成绩进行比较,以对该学生的偏科情况进行分析;另一是对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与班级全体同学在该门课程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该生在某门课程上的成绩水平等。
第二,个人成绩稳定性变化情况分析。学生在多次考试中成绩稳定,能较好反映该生的努力程度和知识掌握水平。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得学习成绩有所变化。通过多次成绩变化情况分析,可找到变化的真实原因,进而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干扰问题的对策。
第三,个人成绩与努力程度的匹配分析。一般说,一个智力正常,学习用功努力的学生在考试中应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一个平时不用功的学生,多次考试成绩相当不错,在排除试卷本身原因的前提下,可能是该生智力水平较为优秀,这样学生应鼓励在学习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扩展,而对于一个学习非常用功,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要进行学习方法和应考技能的辅导。
(4)存在问题分析。第一,分析教学问题。从平均分看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从差异系数看所教班级学生的分化情况;从最高分看优生;从分数段看本班各个层面上学生的发展情况;从每个学生历次的分数次第变化来看学生各个阶段动态发展变化情况等。
第二,分析学习问题。从卷面情况看学生答题问题,问题分析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仅根据卷面情况就做出判断,应联系学生近期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充分挖掘分析,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教学改进措施。只有问题查找清除,才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面对一些技术性、教学方法等疑惑问题,最好向有经验的老师或向有关书籍学习请教,然后再写和说改进措施。
3.班主任分析。(1)统计。按照花名册统计各科成绩、总分、排名次(班级名次、年级名次)、名次变化;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及上述三项指标的年级排名和与最高值的差别等。
(2)对学生个人成绩的分析。第一,成绩变化的主要原因。看本班总分在年级前100或200名的学生排名变化情况,了解本班学生优秀学生的比例,做好重点培养对象的选择工作。
第二,关注特殊或特色学生成绩。例如目标生、学困生、学优生、特色学生、学生干部等考试成绩分析。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针对异常情况(大幅度前进与后退)进行成因分析;看本班单科成绩最高的学生,以更好地树立本班学科学习榜样,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整体带动学科成绩再创新高。
(3)对学科成绩的分析。要与学科教师沟通后进行。将本次考试成绩与上次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找出进步突出和退步较多的学生,综合分析原因,力争下次考试避免同样问题发生。同时积极做好退步较多学生的思想工作。
(4)班主任工作改进设想。主要考虑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协作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成绩,发现并总结问题,力争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稳扎稳打,不断提升班级整体成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