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载着梦想与希望悄然而至,所有的美好都如约而至,暖暖春日磨匠心,行而不辍赋新能。为不断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1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市的语文教育人在此相聚,参加“2024年河南省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启了为期15天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
3月3号上午,南京市宝船小学校长兼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和平老师,为省骨干学员进行了《有故事的语文课》的讲座。
江校长以创意广告为切入点,告诉我们故事是传播方式中最有最有说服力的一种。以故事为脉络构建的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滋味、更有情趣。讲座围绕有故事的教材、有故事的课堂、有故事的对话方式和有故事的作业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
江校长分享了在习作教学中呈现有故事的课堂的方法:
一、以故事为脉络的习作内容架构。
二、以故事为脉络的习作方法指导。
三、以故事为脉络的习作教学策略。
江校长认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习作内容架构:一、二年级学生画故事,让儿童的叙述“可视化”;三、四年级学生接故事,让儿童的想象“作品化”;五、六年级学生编故事,让儿童的思维“个性化”。以故事为脉络的习作方法指导可以运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跟故事学选材,发现生活的精彩;跟故事学结构,邂逅情节的意外;跟故事学语言,濡染本真的表达。同时,让我们掌握了以故事为脉络的习作教学策略:1、制造故事经历,建构“习作共同体”。2、烘托故事氛围,营造“故事心理场”。3、整个故事元素,释放“资源教育力”。
江校长带领学员们通过解决写什么、这么写、怎么教,帮助学生培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习惯。故事是人类最古老、最自然的意义感知形式,故事是一种资源、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一种策略。构建以故事为脉络的小学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更鲜活、更美好!
3月3号下午为我们授课的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耿红卫教授,授课题目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耿教授开课以你关注过"新课标里面‘有效’一词出现过多少次吗?"这样的问题引发老师们的思考。接着耿教授就以自己通俗且激情澎湃的语言开始了讲座,整个讲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以及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很好发展的教学。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关键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素养(核心素养)上有提升的教学。耿教授认为通过老师的教能够促进学生的学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当然,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然而,却出现很多偏离目标的现象。(《少年中国说》教学片断)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如果你不清楚要去的目的地,那么,很可能你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知道走错了地方,除非,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否则你就无法选择通向目的地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讲授合理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统一
2、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口述、呈示、呈现、动手操作等要立足于教学对象的水平。(陈景润)
3、教材观的转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
(有效教学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天路。它一路上都是教师专业成长之旅的加油站和新点。作为教师,我们都会快乐的行走在这条路上,为幸福而歌唱!因为一路上没有尽头,但有不尽的收获和无限的希望!
(三)选择贴切的教学方式
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式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同时,还要重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互学习、专题学习、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方式的综合运用。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语文新课标倡导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三、是要符合学科特点,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着重点来选择。
四、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式的重要基础。
五、是个性化地运用,即在运用中力求形成教师自己的风格,展示自身的个性魅力,要使个性融入教学方式之中,使之成为组成教学方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四)注意教学的细节问题
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志(2)教学案例(3)教育叙事(4)教学后记(5)网络教研(6)日常反思 实践+反思=成长。
(五)开展完善的教学评价
1.有效教学的三个视野
大众教育——从选择学生到适应学生
终身教育——从“现在式”到“未来式”
素质教育——从部分到全体;从偏面到全面;从共同到个性;从被动到主动。
2、教学评价的完善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有过于简单化倾向,对学生的回答都用“好”、“不错”、“真棒”等来判定;对学生不同的意见用"答案是丰富多彩”、“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等来评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再有批评指正。
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诊断性、过程性、表现性、多元性、主体性、发展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