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少年和少女的爱情就像河边的溪水一样清澈、纯真。虽然彼此的心思都没有宣之于口,但是好像明镜一样都能看穿对方的想法。
十多年过后重读《边城》,我不用再因为解不出作者的写作深意而丢分,我将它当成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民风淳朴的边陲小镇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一个我年少时候因为没有认真听,而错过了的唯美爱情故事。
翠翠就像一个“留守儿童””一样,从小跟着爷爷生活。不同的是,真正的留守儿童的记忆里,父母是真实存在的,在翠翠的记忆里面只是一个符号。
翠翠从小生活在山水之间,至纯至善。她接触的人少,爷爷、爷爷认识的人、渡河的船客。这些人就是她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纽带。
翠翠纯真美好,正是因为她少与人打交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算是民风淳朴的小镇也有人爱打听别人的私事,说长道短。翠翠与天保、傩送公开见面的场景并不多,说过的话更是少。三个人的绯闻仍然成了小镇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人都说傩送不要新碾坊,而要一条破渡船。
傩送、天保第一次在电影里面正式亮相,其实也能看出来不同。哥哥明显看起来更加老成,身上的气息和父亲很像;弟弟则整个人洋溢着一种少年的青春气息。单就眼缘来看,翠翠和活泼的傩送明明更匹配。
小说里在刻画翠翠对两个人的感情变化都是借老船夫的嘴说出来的。老船夫不止一次提到大老托人说媒的事情,翠翠每次都是生气的走开,接下来又不自觉的提前自己与二老遇到的事情。
虽然不明显,但是主动的回避和刻意的提起可以看出来她对两兄弟的态度。不过这些老船夫没懂,他倒是以为翠翠只是年纪小,害羞提自己的婚事。
老船夫独女去世后,他生怕翠翠再走上老路,所以早早的开始替翠翠安排,他觉得顺顺家的大老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他可以在多想想,二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文章中二老的篇幅比大老要多,也是从侧面说明了二老比大老更加受欢迎,所以他没敢想。
翠翠和傩送的这场恋爱,太无声无息了。翠翠懵懂,没有明确表达自己对二老的喜欢,就弱化了对大老的拒绝。实际上,在这场三角关系中,翠翠的作用是激化两兄弟的矛盾,老船夫则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按照原本的习惯,像这种情况必然是要有一场“斗争”的。但是兄弟二人都选择的“唱歌比武” 的方式,一夜歌声,直接唱到了翠翠的梦里。但是翠翠不知道,因为老船夫隐瞒了这件事。
所以当他去夸赞大老的时候,才让两个人都搞明白事情的原委,这也直接导致了大老出走,不幸离世的结果。如果老船夫不隐瞒,和翠翠直接把话说清楚,那么他就不会去问大老,也不会让大老觉得自己是被“羞辱”了,他就不会做出这么极端的选择。
世事无常,少年少女的互相爱慕本来没有错,只是中间出现了太多的小问题导致本来平直的大路变得曲折。大老因此丧了命,老船夫因为愧疚没活过来,翠翠变得孤苦伶仃。
翠翠没了爷爷,爱人远走,连依仗的渡船也顺水漂流不见踪影。未来她将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一日日等待着傩送归来,与她成婚。傩送在经历了哥哥去世的事情后,还能像以前一样对待翠翠吗?
好像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是我好像已经看到了翠翠的结局。无尽的等待后,等来的要么是坏的结果,要么是好的消息;
傩送若顺利归来,两人在父母的张罗下一起生活,一家子人对翠翠都有心结,生活算不上好,算不得坏,就是真心疼爱的翠翠的人没了。
但是生活总是要往好的方向想,我希望翠翠能得到的是一种好的结果。求仁得仁,她本来没有大错。
其实谁都没有错,表达自己的喜欢没有错,追求爱情没有错。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人的选择导致爱情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分叉路口;走上不同的路口,便导致了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