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让人变好的事,过程都不会很舒服。
小孩子学走路,摔过跤才会跑;大人学游泳,呛过水才会游。
这世上没有轻轻松松的成长。
那些让我们皱眉咬牙的事,就像是生活递过来的梯子,踩着它,才能爬到更高的地方。
1、 在舒适区成长更快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书中说: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天天做熟悉的活儿,就像原地转圈;
可如果每天多学一点新东西,就像给大脑“做清洁”。
比如想要考证,不光是学,更需要刷题,每天保持做一点自己不愿意的事,成长更快。
如果不主动吃学习的苦,就会被迫吃生活的苦。
主动吃苦让人清醒,被动吃苦让人麻木。
被动吃苦就像温水煮青蛙,在麻木中不知不觉被煮死。
主动吃苦能让人清醒,保持“微痛式进步”,就像青蛙有觉知地感知升温的,不知不觉就跳出了锅。
成长也是这样,待在舒服圈里太久,人就懒了;
但若每天多走一小步,反而能悄悄变强。
2、 做跳一跳够得着的事
成长最怕两种人,一种是躺平不动,另一种想一步登天。
洛克定律提出:够得着的目标才落地。
1963年埃德温·洛克提出:目标应像篮球架,跳一跳够得着。
福特曾遇一青年夸口赚千亿,劝其务实,5 年后青年调整计划,求援10万美元建大学,终成伊利诺伊大学。
空谈千亿不如拆解难题,过高目标如摘星,过低则如踩蚁。
成功者深谙“阶梯哲学”——看清自身实力,把宏愿切成踮脚可触的台阶。
无目标者迷茫,空谈宏愿者失败,唯有“跳起够得着”的刻度,才能让理想扎根现实。
想起我邻居张姨学广场舞,第一天连转圈都头晕,可她每天只练3个新动作。
两个月后,她已经在领舞了。
就像爬山,盯着山顶会腿软,但把路分成多段,每段都有小亭子歇脚,走着走着就到顶了。
想要成功,就要确立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即“跳一跳,就够得着。
写在最后: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学做饭总得烫几次手,打工攒钱总要受几个气,创业总要熬几个夜。
下次觉得难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疼是暂时的,但长出来的本事,能跟自己一辈子。
要相信,生活从不会白让人吃苦。
今天流的汗,明天会变成照亮前路的光;
现在蹭破的皮,将来会结成最硬的茧。
挺直腰板往前走,直到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