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几位家长聊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现在孩子初中了,越来越难沟通。
13岁,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期,它关乎着孩子是朝着哪一个方向成长。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也是很多孩子的叛逆期,其实更准确的说,是思想转变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再是小时候那样,家长说啥就是啥,而是会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还是按照小学那样,用“你要怎么做”和”你不能怎么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话,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够尊重他,久而久之,就不愿跟家长沟通了。
今天在聊天中,就有2个家长遇到这种问题。
孩子不想学习,只想玩手机,看电视,家长叫孩子去写作业,写没一会儿就说写完了,或者累了,要休息。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
首先,这是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就是把作业做完,如果作业不多,那能拖就拖。觉得周末就是拿来休息放松的,一周学习那么累,要休息够再做作业;
其次,这是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孩子身边的诱惑太多,有手机,有电视,各种娱乐,很诱人啊。
最后,这是家长沟通艺术的问题,不懂得如何跟孩子分析学习和休闲的平衡,导致最后孩子会认为家长很烦,整天逼着自己学习。当学习成为一种被逼迫才去做的事情时,肯定就很难有兴趣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孩子很懒惰,其实底层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那如何解决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要跟孩子制定目标,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下次考试比上一次提升2分,就给一个奖励。
关于第二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去除诱惑。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小空间,这个空间东西越少越好,减少环境的干扰。在孩子学习期间,家长尽量不要看电视或拿手机娱乐,最好是跟孩子一起工作或学习,培养一起学习的气氛。
关于第三个问题,这需要家长认真学习亲子沟通艺术了。一般情况,在跟孩子交流时,要明白孩子的需求,现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家长要多问问孩子的意见,而且还要关心孩子。
比如这样说:上了一周的课,你会不会有点累了,需不需要休息一下呢?你怎么规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呢?
千万不要说:作业做了没有啊?不要一回来就看电视,写完作业再做其他事情。
这样的口吻会让孩子感觉自己都是被安排,被逼迫,这样会使孩子学习的乐趣被磨灭。
以上3个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做家长都要懂。
改变孩子的前提,是家长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多关心,多倾听,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