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放弃”,这3点建议你必须知道
那么,我们要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取舍?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我们不是为了放弃而放弃。
所谓“战略性放弃”,本质上是对自己资源的再次调配。
这其中包含的是我们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考量,主要有三点:
1. 找准自己所处的阶段和现阶段的根本目标
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
初入职场的应届生,要做的就是尽快适应职场的节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掌握更多的技能,而不是想着如何认识大佬,参加各种饭局;
刚成立的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发得起工资、用户在增长,其他什么改变世界的愿望必须先放到一边;
总而言之,要想“战略性放弃”,你首先要想清楚:我是谁,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我这个阶段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
只有弄清了这些,你才能有的放矢,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坚持。
2. 以旁观者的角度向自己提问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自己的立场,我们往往难以与过去割舍,此时不妨以旁观者的角度问自己:
如果别人遇到我这种情景,他会怎么做?
80年代,英特尔的主业是做储存芯片,原本做得不错,但很快被日本芯片打得溃不成军。
连续6个季度,英特尔均高额亏损,外界甚至做好了英特尔破产清盘的准备。
1985年的一个晚上,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办公室和董事长摩尔讨论如何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两个人想来想去,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突然,格鲁夫问了摩尔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回答说:“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看着摩尔:“那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做?”
格鲁夫决定让把英特尔转为微处理器公司,这让英特尔重焕生机,到1997年年收入达到208亿美元。
当我们愿意抽身出来,抛开情感和利益的羁绊去看待问题,我们往往可以更容易透过迷雾看清真相,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3. 设立失血线,及时止损
有一个连续创业者曾说:
“对于创业者,最重要的是止损。
他曾三次创业,前两次都失败了,但都在止损位果断抽身离开,最后保证了实力,才换来第三次的成功。
一般人都习惯把前景想象的无限美好,不愿意去考虑最悲观的情况。
其实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一开始就要考虑退出机制,要设定一个止损点,要让自己的损失可控。
比如公交车迟了20分钟我就打车;创业亏损到一定地步就关闭公司…
设置止损线,拯救的不仅是我们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拯救了我们的心态。
如果态势一直在走低,自己却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离开,输掉的可能不只是财富,而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