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
一、通读课文,走访春天。
二、朗读课文,亲近春天。
三、朗诵比赛,沐浴春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蓄势导入
1.关于春天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设计意图: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朴实的导入。我尊崇杜甫,故选择了两首杜诗。课文第五段开头有个“吹面不寒杨柳风”,故第三首诗我选择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另外在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时,要提醒学生有意识地从预习中圈出关键的信息——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八个字可以精炼概括《春》的主要内容。
2.关于作者
朱自清(1898-1948),江苏人,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中小学教材中的朱自清作品有《匆匆》、《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3.关于课文介绍
这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内容: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体裁:散文
4.学习任务展示
任务一:通读课文,走访春天。
任务二:朗读课文,亲近春天。
任务三:朗诵比赛,沐浴春天。
设计意图:了解了一点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故尝试将《春》设计为三个板块。
任务一是梳理文章脉络结构,顺带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思维导图法——鱼骨图分析法。本单元三篇现代散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其结构均为总分总,我打算都用鱼骨图来梳理文章脉络结构。孩儿们把鱼骨图画顺手了,以后写文章也可以画鱼骨图,来构思文章结构和细节。
任务二是重音和停连的设计,朗读某些段落。顺带在朗读中品味句子,领悟比喻、比拟的妙用。
任务三是一个活动,即朗诵比赛。孩儿们刚升入中学,彼此不熟悉,通过此次活动,能增进一点彼此的了解。另外我想急切地寻觅到朗诵苗子。
二、“任务一:通读课文,走访春天”的学习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老师读完课文后,简单交流:读了《春》,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
展示生字词,强调“花枝招展”的用法。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4)用鱼骨图梳理文章脉络结构。
三、课堂小结
赞草,写游春之悦;
咏花,写闹春之欢;
赋风,写沐春之醉;
绘雨,写润春之美;
写人,写迎春之乐。
设计说明:我总结不出如此精炼的语言,这是我盗用余映潮老师的总结。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过足了瘾,出尽了风头。
在“听老师读课文”这一个环节,我给自己来了一个配乐诵读,读得很沉醉,学生也听得入迷,有的甚至巴巴地盯着我,不枉费我私下反复收听名家任志宏老师诵读的《春》,揣摩其诵读语气。其中一个教室的多媒体坏了,没有配乐诵读,纯粹的素读,效果反而更好。
在梳理文章脉络结构时,时间很仓促。我也是头一天晚备课时尝试画鱼骨图,当天在黑板展示时,那尾鱼骨画得真是僵硬呆板,在鱼刺周围的板书是相当潦草。我深知用大括号代替鱼骨图,即简洁又便于操作,但我不想放弃思维导图的教学起点。
有一个班,我没有来得及和孩儿画鱼骨图,没关系,下节课来。整堂课,学生没有得到展示,没关系,来日方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初中阶段朗读的要求
(1)声音响亮,身姿端正,仪态大方;
(2)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顺畅流利;
(3)全情投入,感情充沛,以声传情;
(4)表达技巧,将阅读感受传达给他人。
2.朗读的重音和停连
(1)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
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
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例如: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我曾经没有教过朗读中的重音和听连,这次我不想再视而不见了。不懂,那就翻阅资料吧。网上《春》的视频微课,关于朗读的重音和停连,制作得相当精致。《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有一些相关介绍。为此,我觅得了以上重音和停连的教学资料。
其实一段文字的重音和停连,并不是唯一的,它和朗读者的情感把握相关联。
二、“任务二:朗读课文,亲近春天”的学习
1.朗读第二段,设计重音和停连。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思考:第二自然段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运用拟人和排比,语言简洁,却生动地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春的轮廓(内容)。表达了作者发现春悄然而至的陶醉和愉悦之情(情感)。
3.朗读第三段,设计重音和停连。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4.思考:“偷偷”和“钻”写出了什么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内容)。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情感)
“钻”字用得好,“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内容),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情感)。
5.练笔:仿写
仿写例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她领着我们上前去。
仿写展示:
《春》的遐想
《春》是一支歌,优美的旋律低回着绵绵的情意;
《春》是一幅画,明丽的色彩氤氲着自然美丽的容颜;
《春》是一首诗,华丽的诗句书写着季节的心跳;
《春》是一杯茶,浓郁的香味浸润着读者的心灵。
用心体会作者向我们描绘的这种美不胜收的世界,是一种怎样愉快的享受啊!你不觉得有一个春天,正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
设计意图:前面是朗读和品味,现在设计一个练笔,可以调整一下课堂节奏。缺陷是朗读和练笔,两者之间没有多大关联。前者教学没有为后者教学做好铺垫。
三、课堂小结
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给我们创造出春日融融、春水泱泱、春草茵茵、春花攘攘、春风煦煦、春雨绵绵、春到人欢的优美意境。它像一首欢快的歌曲,沁人心脾;又像一幅清丽的水彩画,令人陶醉。这首优美的意境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设计说明:我总结不出如此精炼且美妙的语言,这是余映潮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
课堂反思:
第二课时,我在两个班上得一塌糊涂。
一个班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娃读重音和连读时,很刻意,不自然。为此,在这个环节我停滞了不少时间。后来没有时间品读句子,仿写例句。
鉴于上一堂课重音和停连教学很费劲,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另一个班不讲重音和停连了。恰好那个班多媒体坏了,我干脆不照着课件的思路教学,带着他们一段一段地朗读课文,简单分析一下段落内部之间的层次与逻辑关系。这样一读下来,真是累坏了我,学生娃积极性也不高。他们只是机械地读,写笔记,课堂节奏太单一了。
究其原因,重音和停连的设计,其前提是揣摩文章的情感,再做重音和停连的设计。我没有给他们时间去体味句子内部间流淌的情感,更多时候是直接展示出某个段落的重音和停连,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课文朗诵必定要有语气语调,重音和停连是不能忽略的。还是先适当给时间,让孩儿凭自己的语感去设计吧。当然,老师得先尝试。我不擅长朗诵,但是痴迷于美丽且诗意的课文。在去年的语文教学中,讲一篇课文之前,我总是会厚颜无耻地杵在讲台上,以我自己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算是过了一把瘾。今年,私下备课时,我不再以自己的野路子练读课文,我会先听一听名家的朗诵。一段一段地听,再一段一段地练读,的确,这样会读得好听一些。
既然讲得失败,那就适当地少讲吧。自己确实功力尚浅,道不出美文的美丽。
第三课时
一、展示本堂课任务
任务三:朗诵比赛,沐浴春天。
二、比赛细则介绍
1.朗诵内容4部分,朗诵成员4组
各组代表抽签
A组:1至4段;B组:5至7段
C组:6至10段;D组:3至5段
设计说明:备课时,我启用了四张废弃的银行卡。在卡的背面贴上标签,标签上写有朗诵的内容、朗诵出场的顺序。
2.每组确定一或两位领读
领读职责:
练习时,督促、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练习20分钟。小组离开座位围圈练习,人人参与。
比赛时,人人站上讲台,领读站C位。领读先要领读3或4句话,然后和成员从头齐诵。
设计意图:让朗诵苗子脱颖而出。
3.奖励:有两个组会得到奖品。
4.朗诵之星诞生
各组推选出朗诵爱好者,组成一个“朗诵之星”小组,站上讲台齐诵《春》,为同学们带来视听盛宴。
5.补充说明
比赛时,全组脱稿朗诵。
比赛时,领读先整队,确保每个成员的脸被观众看得见。
三、各小组的领读抽签、组织成员练读。
教师巡视各组练习情况,并适当地予以指导。
四、各小组登台朗诵,教师点评。
五、“朗诵之星”齐诵《春》,颁发奖品。
教学反思:
前面上了《春》两节正课,同时学生花了两节语文早读来背诵《春》,我估计这堂朗诵比赛会比较顺利。由于是一个新集体,一个组接近15人,大家彼此不太熟悉,缺少磨合,我估计朗诵不会出彩,但我还是有期待。
领读抽了签,确定了朗诵内容和比赛顺序后,孩儿们依旧坐在位置上,无动于衷。我一组一组地把他们赶出座位,让每组成员围在领读旁边练读。如此一来,各组读书的吼声响彻教室,似猪挨刀时的嘶吼。我心一紧,给每组指点:朗诵比的不是力气,而是语调和感情的处理。比如这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要读出一种惊喜和陶醉之情。“绿绿的”还要读出一点拖音,这样才好听。
上台朗诵时,领读完全没有整队的意识。我来吧,正衣冠,背挺直,脚并拢,不做小动作,退场时要给观众行礼。领读没有领读三至四句话,只是领读了半句,起了一个头而已。有一个组的领读,男生,眼睛向一个角落转啊转的,只顾自己吼得痛快,完全不顾组员的朗诵节奏。各组的成员中,有的忍不住要笑场,有的手不自觉地揉眼,有的始终低着头,有的面无表情,有的不熟悉朗诵内容,滥竽充数。有一个组,集体忘词,我不得不领着他们朗诵下去。
可喜的是,大多数女生比较自信大方,朗诵得比较投入,个别还面带着微笑。最后,四个组Pk完后,下课铃声响起。朗诵苗子没有冒出来,但是孩儿还是挺高兴的。
本来一个班的多媒体是好的,可以进行配乐诵读,我居然忘了。
这样的朗诵活动,刚开了一个头,以后有的是时间历练。尤其是男生,他们不自信昂扬站在讲台诵读,我真有些不甘心。第一单元不是有四首古诗吗?到时候我们就着古琴,演绎诗的古韵。
《春》备课可谓殚精竭虑,上课真是挫败不止啊!但是我会愈挫愈勇的。
20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