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们在小田原车站附近的小巷里找到了这家居酒屋。
没有一个游客,没有任何中文标识,小红书也没广,看起来感觉挺正宗的。
店家一开始知道我们是中国游客,并不是很想接待,因为他们不会英语。
或许是我们的谈话声引起了注意,坐在远处的一位日本大叔主动走过来,询问我们是否是中国人,表示想请我们喝酒。
他50多岁,只知道香港,因为李小龙的缘故,现在在自学中国功夫和中文。
他给我们展示了他师父的照片,好像是一位在网上也能找到资料的大佬。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两个字,也是来源于武术。
因为很少见到自学中文的日本人,我们觉得应该好好招待,我们婉拒并重新点菜请他吃了饭。
我说这是中国人的好客之道。
其实我能感觉到,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那时的香港明星,是他们熟悉的中国元素。
我翻过他们记录中国的旅行书,关于衣食住行的内容看似新颖,但拍摄角度和描述风格仍保留着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威尼斯我遇到的另一位大叔,也是50多岁,纹身耳钉一个不落。
如果他不说话,我一般看到这类人都十分害怕。
他曾在广东上过大学,在佛山开过店,对中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你能明显感受到,他对中国的印象是丰满且立体的。
这几年我们发展得很快,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与生活方式,跟过去相比已是大相径庭。
如果没有亲历,多数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刻板印象之中。
我很感谢喜欢中国的友人们。
不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不管年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