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第一次阅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在此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优势的一本书。随便翻阅了以后才得知,这是一本樊登对其他本书的总结。
少在之前认知就是小的意思,多就是多的意思。但是看了这篇却给我新的认知,少并不是真正的“少”,而是多。
都说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的书越多,我想就离更好的自己更近一步,所以大家才如饥似渴的阅读并实践。
文中说,少即是多。我们长长被生活裹挟前行,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赚到钱太少。拼命索求更多的物质与财富,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于是家里堆满了穿不完的衣服,看不完的书,吃不完的食物,和用不完的东西。我们拼命买的越多,越发现自己越来越空虚。有了车子,想换房子,有了房子,想换别墅。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
《少即是多》的作家说: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我觉得非常真实。
小时候的幸福可以是一件心心念念的玩具,或许它只值几块钱,而如今的幸福可能需要几十万的车子或者房子,尽管需要我们一生去奋斗,就算得到了也无法像小时候那般幸福。
而当下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是一些减法,你减少了一些事,会觉得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越来越觉得极简生活的重要性,是幸福的前提与追求。
有一段时间作者发现自己书架的书特别多,于是进行分类标价,发表到朋友圈进行销售,结果一抢而光。尽管卖了500块,快递花了三百多,但是却收获了愉快的心情。
后来有空时就把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用到的东西进行断舍离。不仅生活中带来喜悦,也感觉集中了生活的目标,减少了一些束缚,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欲望。
文中还提到了提高幸福的方法“双城生活”,意思就是城里有房子,用于工作和生活,郊外有也有一所简单房子,用来度过周末的美好时光。
我想这也是现代年轻人的新生活目标吧,城里有房,农村有院。
当然还要预防“消费传染病”,说起这个,很多女性都有的通病。我也是,前几天看到同事买了一件不错的派克服,后来打算也买一件。但是看了《断舍离》以后,再加上躺满柜子的衣服,果断放弃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幸福的阈值降低,不跟别人做过多的比较,我们会感受到更多幸福感。
作者还总结出了新幸福的十个条件,不是拥有豪宅和名车就叫作幸福,而是一种新的幸福——北欧式的幸福方式:
一、享受工作;
二、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三、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四、身心健康;
五、拥有富有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六、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七、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八、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九、能够放眼未来;
十、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不断地向目标前进。
我想能够拥有一半以上的状态,也算是一个幸福的人了。
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最困难的应该自己的时间和自由了。我曾幻想自己可以一下子到五十岁,可以尽情的享受退休后的时光,在简书里更文,在院子里养花,在屋里享受逗猫的乐趣。
村上春树说过,要在生活中的追求小确幸。
少即是多,减就是加,减少对物资追求的欲望,增加精神层面的需求。
只有精神中获得幸福,才可以让人心理更加丰富,社交关系更加牢固,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