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子弟,以此抬高他们身价,是晋代的风气。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世说新语·赏誉》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译文】
王平子给友人写信,称赞自己的儿子说:“他的风采和气量一天比一天长进,足以让人心怀舒畅。”
01 是什么使他们成为那个时代的无冕之王?
他们出身煊赫,他们气度雍容,他们风采若神,他们文才风流。
他们是一代人的精神领袖,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无冕之王。
他们以王谢元萧、顾陆诸张、崔卢郑李为姓氏。却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表,被后人统称为王谢子弟。
数百年来,他们是文化的执掌者,是魏晋风流的向导。连帝王,都不禁在他们的雍容气度与文化优势前低头。
直到多少年后,昔日滔天的权势,敌国的富贵已经散去,他们已不再炙手可热、不再势焰绝伦,然而精神的领袖的地位仍未曾让出,文人心中最好的宰相,仍是王导谢安。风花雪月的唐传奇中,书生们最向往的艳遇,仍是崔卢郑王家的闺秀……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的风流,这是光凭金钱与地位无法带来的荣耀。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首先是出身显赫,其次要执掌文化。
就拿文化优势来举两个案例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他们是靠着什么,打动了中国文坛上千年?
是出将入相,击水中流的豪情?
是的,“为君谈笑净胡沙”,这不仅仅是彪炳千秋的功业,也是倾绝万代的风流。让后人一次次为之扼腕,一次次追慕淝水一战的遗风。
是执麈清谈、指点《庄》《骚》的雅致?
是的,这是春秋之后第二次百家争鸣,是堪比希腊诸贤聚而论道的哲学盛况。若不是清谈资料失传,这必将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又一次高峰。
这也是嵇康的玉山倾倒,是阮籍的穷途而哭,是顾恺之的点睛妙笔,也是《兰亭序》的一片神行。
或许,数千年以后,我们能一起回忆,那些氏族家族中,惊才绝艳的乌衣公子,一场场风流绝尘的往事。
在这次追缅之旅,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典故、史籍、政治甚至文学。而是那流传千古的风仪。是魏晋中人的容貌,气度,才华共同铸造的绝色风华。
又不难发现,一要成就千秋功业,二要组织哲学行为,三要完善艺术审美形象。再各举三个案例。
我一共需要五个案例,明天试着写好这篇文章。
转自搜狐:步非烟记魏晋士族子弟的绝色风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评价】
王衍:
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