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7复现所学内容: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学】
本日的课程总有一种催人去把自己所有曾经学过的知识好好整理成几十张思维导图的感觉。这可能会是非常有意思,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认为自己学识稍显浅薄,或是记性差,或是能力不足,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困在自己巨量知识构成的思维迷宫之中,看不清自己的实力。
比如,我们在极高空中鸟瞰自己所在的城区,比如广州市越秀区,或者找到对应的一幅卫星拍摄的实景地图,然后让我们快速指出我们家、平时常去的饭店、便利店、超市、打车上车地点、拿外卖/快递的地点等等位置,可能我们要翻找一下。这是因为鸟瞰的实景地图上有非常多的干扰信息,而且其俯瞰角度与我们日常水平方向为主的辨认方位角度有极大的不同,使得我们无法一目了然地发现想要的内容。
甚至很多地方可能会看起来相似,实则上却是不同的地点,一旦选错,以它为参照点的其他选点也会跟着一起选错。
那么,如果我们打开手机上的简化版地图,看着上面对不同道路、地点的标记,以及具体到商家名称的标注,还有东南西北方向指示、不同地貌特点色块的展示(如道路、桥梁、绿地、水面),同时它还不会有各种干扰信息如高耸的树木枝叶、某些建筑物过于浮夸的屋顶、人行天桥、各种其他可能遮挡视野但并无指引效果的物件等。这时候,要找到我们所想要的地点,是不是简单得多?
更何况,它还能直接搜索具体地点!然后再去搜索周边的相关信息!
其实这就是在我们认真做了思维导图,并将它在脑中清晰复现之后,对于我们大脑而言可以达到的效果。
而且,即使对于自己模糊的知识网络,我们也能先把记得的,基本能说清的内容进行整理,完毕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漏洞进行进一步的查漏补缺和深度学习,使得这个知识框架更加丰满、有序、条理清晰。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在某一方面已经学了这么多内容,自己其实可以掌握这么多有用的知识,但自己却一直没有统计过;又或者发现原来自己自认为知识储备丰富的地方其实充满了各种漏洞;甚至可能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距离某一方面的专家只差那么肉眼可见屈指可数的几点!
只要这么去想象一下……我就已经完全能理解核聚老师所说“巨大的成就感”是怎么回事。
假设我们买了很多衣服,但是没有进行过很好的整理。那么很多时候我们找衣服的方式就是,拿一件出来,穿上,发现不太合适,放回去;再拿一件出来,又发现不合适……或者是,拿出来,不合适,丢在一旁,下一件……无论是哪种,其实都是在心里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又由于缺乏整理,所以即使我们真的知道要找什么,即使是平时常穿的那几件衣服,我们也无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寻找。
要我说,这就像在搜索框里面找地点名却毫无反馈一样让人恼怒。
如果我们把所有衣服都固定按颜色、长短、厚薄、材质等方式分门别类地挂好,相信每次我们找衣服穿的时候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如果我们知道今天想穿什么,那么我们就能快速根据上述的线索找到我们的想要的目标衣服;即使我们不知道今天要穿的具体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整理完备的衣帽间里,我们可以一路看过去,按次序发现自己的重点需求,最终仍能比随机或者“挖”衣服堆寻找一件合适的衣服效率要高。
而绝大多数的我们,习惯于只把最最最最重要的几件衣服放在最外围,比如2~3套正装,2~3套工作/休闲装,2~3套睡衣或运动服。
这就像我们的知识“壁橱”一样,我们总以为自己拿得出手的衣服就是上述的十件不到,实际上我们完全没有看清壁橱里面到底有多深的积累。
由此我们就能知道,其实我们距离大多数看起来比自己优秀的人,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当然,距离那些知识储备本身就超越我们的,而且还懂得使用方法去提取的少数人,自然还是有一定距离——相信我,真的只是少数而已,而且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再一点一滴不断继续扎实、稳健地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又能进一步把这类人的数量减少呢!
【思考题】
① 你的大脑中有哪些清晰的知识?能列出多少条呢?
试着再次把过去整理的英语时态变化表拎出来画图,发现画着画着就收不住了,内容真的挺多的,而且非常清晰(未做完,简单截个图,感觉以后手写誊一遍会更清晰)。
感受:
1. 任何时候我都可以有自信再次去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2. 发现自己对有些时态的特例并不能特别清晰地进行解释,应再去看一下参考书。
3. 除了时态之外,我对其他语法的架构复现,可能做不到那么清晰。
试着在脑子里重新整理最初在新公司制作的产品概况,甚至是一路以来的发展轨迹,在心中也是较为清晰可见;但是最近数月以来,公司的运作几乎停滞,而且由于管理和信息沟通问题,导致我对最近的产品发展状况感觉有很多漏洞需要去填补。不过即使现在让我去继续为公司路演,问题也基本不大,信心十足。
试着整理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也是收不住,但是这次是偏向混乱无序,尽管信息量确实是巨大的,但并未得到非常有效的整合——这也许就是我与大多数利用心理学知识达成自己目标的大牛之间的差距。不过在学习考霸营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能把一些原本看似没有关系的枝丫给连接起来,甚至产生了新的见解,这是非常让人兴奋的。
试着整理运动健康知识,特别是减肥、增肌、养生及运动与具体身体器官之间的关系……内容较多,也能较好地复现,但是略有一点混乱。总体而言,应用于自己和一般人的健身指导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深入到具体问题,可能稍有点模糊。这让我特别想回去读那几本之前为了写方案而买来当辞典、参考资料用的书了。
试着整理自己对于做演示的经验总结,内容算是有一定质量,列的条目也繁多,但是比较杂乱无章,想到哪出是哪出。感觉这方面的经验其实非常有用,特别是平时我需要培训公司的一些员工的演示能力,但每次我给他们提出意见或进行指导时,总有种话没有说完,或者说不清晰的情况——现在问题找到了,其实就是自己没有整理过,拿起一件衣服算一件……
试着整理自己对于声乐的理解,嗯……内容太少,毕竟学得少,所以乏善可陈。类似的还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游戏设计的理解、对编程的理解等等。这些纯粹是没有认真去学。既然如此,等我整理完上面这些最实用的,再来考虑这些作为爱好的知识吧!
②如何让你的知识清晰化?
通过整理思维导图的方式,发现漏洞、进步空间,然后认真寻找资料和相关书籍进行研读,继续制作思维导图,拼入原有的知识网络,然后重新做一次完整的思维导图。如此往复,不断循环,直至新的知识完美融入旧的知识网,使其成为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
③你的学习路径清晰吗?如果不清晰,该如何优化呢?
过去非常模糊,一天到晚就知道“我要找规律,我要一口气学完,我要用最简练的方法”云云。但实际上,就是非常严重的进度焦虑,导致完全不顾及基本逻辑在那里横冲直撞,直到狠狠撞上南墙……
如今的学习路径就清晰多了。一定要心平气和,总结所学,可以贪多,但绝不求快。越是想要快,越是应该认真、耐心,一点一滴、扎实平稳地前进。
简单来说,依然是进步回路,不过现在可以利用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比如按照今天的内容,我可以:
整理导图→发现进步空间→将进步内容化为潜在进步→再化为真实的进步→在大脑中复现框架→再整理成导图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向前、向上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