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络上套路这个词用的比较多。更多的解释是类似于陷阱和坑。
我也喜欢说这个词,但一般喜欢跟“没”字组合在一起。我会说这人做事没套路。
意思是指某人做事情之前,没有先设想为何做这事,如何开始,如何做好,会有哪些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套路也有人称之为章法。
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工作,能快速拨开迷雾,从混乱中,找到关键的切入点,过程中还能时刻评估风险,预估需求,协调一切资源解决问题。
就算能做到这些,在我的认知里,充其量也仅仅是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稍强的人而已。
要成长为这样的人,但凡在工作上有意识积累点做事的经验,阶段性做个总结,成长起来是必然的。
然而在工作生活中还有些人,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深刻洞见事物本质,最后还能让这种本领改变自己人生。
一般人从某个事件中,只能看到普通的现象感叹一下世道炎凉,人心不古。
而另外一些却能够看到事件背后的起因,总结出关键的条件,还能给出要让事件进一步发展,可以怎么做的解决思路。并能从大家都了解的过往事件中例证出这几个思路的可行性。
以往我见到这样的人,都会很崇拜,总想搞清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拥有能够洞见本质的能力。
在过往的工作中,我是真真切切的遇到这样的人,也有幸跟他有工作上的接触和沟通,也讨论到关于成长的问题。
当时他给我说了几个关键词:目标、计划、总结、持续改进。并且一一解释他自己是如何在过往的工作中去实践这几个关键词的。
当时的我如获至宝,并且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将这四个关键词用上,然而这么些年以来,虽然也有成长,但总觉得自己的成长是缓慢的。至少自我感觉距离自己崇拜的对象是距离越来越远。
是对方有所保留吗?还是这里面有一些更深的内涵,我没有体会不到?对方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知识输入渠道?比如经常会看哪些书,看哪些网站之类的。
后来我又有机会接触另外一个人,而且从他身上找到跟之前那位崇拜者一样的特质。同样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对方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是不是有什么知识输入渠道,比如看什么书或浏览什么网站等。
他说之所以成长成为现在这样,最关键是思考。
他说,他看过的书很少,看书很慢,而且每本书都会看很多遍。现在互联网上有些人自称一年看几百本书的这些人,他无法理解对方的看书体验与收获是怎样的。
如何培养自己的洞见呢?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和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3.尝试探索事情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何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以上,我们从三个层面:没套路-有章法-有洞见,讨论了做事与成长的套路。
一件事能够作用于自己的人生,路径:从现象,到见识,到知识,再到智识。
一个知识要作用于自己的人生,路径:知识,现象,智识。
这类话题吸引了我较多的注意力,以后还会铺开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