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稀缺》
所有准确揭示事物底层逻辑的书,都应该值得一读。
《稀缺》无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副研究员,行为经济学领域最耀眼的科学大才。2012年,他被英国《连线》杂志评选为50位改变未来世界的人之一。2013年,他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和《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他获奖无数,除了“麦克阿瑟天才奖”之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林基金会、斯隆基金会和塞奇基金会等组织的奖励。
穆来纳森是一位大神级的牛逼人物,曾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合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贫困行动实验室”。2013年他曾在《科学》杂志发表过《贫困阻碍认知功能》的论文,是其关于“贫穷影响智力”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也曾在《忙碌之人所犯的错误》一文中提出过“时间稀缺”的研究结论。总之,他是研究“稀缺”一类学术领域的世界权威。
《稀缺》一书得到过彭凯平、叶航、李淼、周濂、周健工、王烁、罗振宇、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泰勒、史蒂芬·列维特、丹尼尔·平克、安妮-玛丽·斯劳特、丹尼尔·吉尔伯特等一批大神的赞赏推荐,足以说明此书的价值性。
读一本书,我们至少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本书的主题观点是什么?
第二,这本书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读书的目的是要指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否则毫无意义。哪怕是一本娱乐性质的书,也能帮助我们解决无聊的时间,这也是一本书的价值所在。
《稀缺》一书的副标题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个副标题,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这本书的研究方向。没错,读了这本书,我们就会理解,贫穷与忙碌的本质是什么,揭开表象,我们会看到它的底层逻辑。
首先,来解释一下书名,所谓的“稀缺”,是指一种“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状态。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资金短缺、时间短缺等都属于“稀缺”范畴。
《稀缺》一书,打通了“稀缺”存在的内在底层逻辑,试图解释所有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中的“稀缺”现象,比如负债、失业、孤独(社交稀缺)、节食(热量稀缺)、教育、贫困、忙碌等。
本书主要说了两种稀缺,即贫穷(资金稀缺)和忙碌(时间稀缺),表达的主要观点有两个:
第一,“稀缺”本质上是一种心态,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现象的根源。
第二,稀缺现象(比如贫穷和忙碌)会造成人的视野变窄(隧道视野),借用循环(负债循环),余闲缺乏(所谓的瞎忙活),带宽负担(指大脑心智的容量变小,主要包括决策判断能力和执行控制力。这一点尤为核心,甚至影响智商)。
此书所有观点的提出,都有大量历史文献和实验研究的数据做支撑,并非凭空杜撰。
而我从中认识到的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就是:贫穷真的可以遗传!穷人思维,真的可以植根于人类的基因!(贫穷引起大脑的带宽负担,带宽负担会引起更为剧烈的贫穷,代代贫穷,代代遗传……)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也要在本质上着手才能治本。本书作者从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以及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一系列方法论。
底层逻辑是解决不同问题的指导思想,具体的解决手段只是对其进行的不同包装。
本书提供的就是这么一套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虽然书中举出了大量例证,但现实世界中的稀缺现象实在太多,各种稀缺现象有不同的解决手段,唯有理解了其中的底层逻辑,才能据此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此书反反复复论述的,也是这样的措辞。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贫穷和忙碌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你想从根本思想上摆脱它们,不妨来读读此书,在此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