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理冰箱,看到一罐生产日期在2010年的红牛,每次看到它,都忍不住嘴角上扬,把它拿出来擦一擦,放回去,继续收藏。
前年,有位朋友来家里吃饭,打开冰箱拿出一罐红牛准备喝的时候,被我大声制止。
一看生产日期,朋友大吃一惊:“过期了八年的饮料,你不扔掉留着干嘛?”
值得珍藏的东西,本身就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当时胡爷在家,我俩心领意会,相视一笑。
关于这罐红牛,它有它的来头:
2010年的3月,进入产房之前,听说红牛可以补充能量,胡子买了两罐,喝下第一罐,顺利生下臭童鞋。省下来的那一罐,被我们带回家,一直放着。
这罐红牛,看着臭童鞋出生,陪着他成长,一直到现在,视若珍宝,没有理由…
关于收藏,从小就有这个的癖好。
同学间传的纸条;无意间捡到的小石头;随手摘下的一片树叶;看完的电影票…无一不被我收藏 。
后来看到一个人写的一本书——《我的宝贝》,更是坚定自己收藏的信念。
这个人叫三毛。
三毛的一生都在流浪,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写的《撒哈啦大沙漠》《雨季不再来》等情感真挚的小说、散文,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她的《我的宝贝》写于1986年,书里说的宝贝不是一个人,而是三毛收藏的物品,这些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她周游列国期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一把锁、一个盘子,一块彩布。
三毛说,之所以这么深爱这一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与他们结缘时,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
书中一百多件宝贝都有清晰的配图,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
一幅骆驼头骨,是荷西送给三毛的第一份结婚礼物,当时一贫如洗的荷西,为了给三毛一份特殊的礼物,独自一人在沙漠中苦苦寻找,差点丧命,这幅头骨我看得毛骨悚然,而三毛却为此欣喜若狂。
两块看上去很普通的石头,是三毛的父母在她丧失回国后,为了哄她开心,在海边弯着腰几个小时丢丢捡捡找来了,只因三毛曾经喜欢在石头上作画,拿到石头的三毛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她说那是父母今生送给她最深最广的礼物,并为它们命名为“痴心石”。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俄罗斯套娃的故事。在三毛与荷西住加那利群岛时,他们在一家店看中了一套俄罗斯套娃,最大的那套大大小小有二十三个,套起来有人的膝盖那么高,荷西特别喜欢,坚持想买,因当时荷西失业,两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三毛想了想,还是没舍得给荷西买,但生性豪爽却还是买了几套小小的套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那套大的,他们一心想着将来攒够钱了再买,不久后荷西在潜水作业中意外去世了。
安置好先生的后事,回国前,三毛又来到这家店,准备买下这套娃娃放在荷西的墙上陪伴他,听到店主说:这个很早就卖完了,而且,已进不到货时,三毛深感遗憾。
她在文中写道:看到了这篇文章的读者,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去俄国,请千万替我带一套二十三个的娃娃回来给我好不好。请不要管价格,在这种时候还要节省做什么呢?
每每看到这里,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
自己很喜欢的一件衣服,因为有点贵,想着打折再买,后来却再也买不到;
想给自己在意的人打个电话,却开不了口,那就等下次吧。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明天和意外,我们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错过了,可能就永远地错过去。
人生的缘分无法预知,我们不知道打身边走过的人,下一个人又会是谁。
我们同样不知道,也许在街边转弯处的一家土土的小店,会碰到一件心仪的老物件,然后这些老物件又会被刻上了自己的“印记”。
三毛说,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凝望着这些放在角落或架子上的装饰,心中所想的却是每一个与物品接触过的人。
因为有了人的缘故,这些东西才被生命所接纳。
家里收藏着各种用过的物品,朋友送的一把勺子、儿子衣服上掉下来的一个钮扣、与胡子在海边捡的一个贝壳,外地读书时爸爸写的信,爷爷写的纸条、外公送的小吊坠,这一些,于我,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子有一件小毛衣,那是他的爸爸小时候穿过的,爸爸穿小了给姑姑穿,姑姑穿完,奶奶把它重新织成小毛衣给臭童鞋穿。
现在臭童鞋穿不下了,我把它收了起来,将来给儿子的儿子穿。
于是,这件与亲情和温暖有关的毛衣,也将是我们家的宝贝。
物品本身没有温度,但是因为与此相关的那些人,那些事,让这些冰冷的物品有了温度。
三毛说:藉着一件一件物品,写出背后的故事,也是另一种保存的方式,这么一来,东西不再只是它的物质基础,它们,加入了人的悲喜以及生活的轨迹,是一种文物了。
很久以后,可能在一个温暖的阳光午后,点一柱香,冲一杯咖啡,懒懒的坐在椅子上,拨弄这些因缘而来的宝贝,玩味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生活。
“当卸下半生行囊,把人世风尘关在门外,简约活着,温暖相依。
从今后,你是锦瑟,我为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