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可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过一种神奇的天赋——模仿。一天晚上,凯蒂带着她三岁的小公主外出享受美食。餐厅的氛围温馨而宜人,但当她们刚坐下不久,小女孩便开始了她的“表演”。她摸摸额头,双手抱胸,一副沮丧的模样,看上去仿佛经历了世间的沧桑。然而,真相是她在模仿邻桌的一位男士,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
每当那位男士换个手势或动作,小女孩都会紧随其后,仿佛在玩一场默契的“跟踪游戏”。凯蒂和她的丈夫忍不住笑出声来,他们赶紧转移女儿的注意力,生怕这位无辜的男士会感到困扰。那一刻,他们意识到女儿的模仿能力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天赋。她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周围的一切,然后用自己的方式重现出来。
一、模仿与创造力的辩证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或许会告诉他们不要总是模仿别人,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然而,在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模仿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非凡学院的一位教师督导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罗西是一位在教学中遇到困境的教师,她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尤其是在维持课堂秩序方面。
督导决定亲自上阵,给罗西上一堂示范课。他一边讲课一边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来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课后,罗西表示她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她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她试图模仿督导的方法,但效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她只看到了示范的表面,而没有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精髓。
二、模仿的真谛与实践
事实上,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模仿示范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我们往往会觉得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元素是更加“高级”的做法。但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当我们还是婴儿或刚学走路时,模仿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失去了这种纯真的模仿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对自我风格和个性的追求。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会让我们在模仿示范时产生顾虑和障碍。我们担心示范不符合自己的风格或个性,于是试图加入自己的元素,结果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其实是我们自己在运用技能时出了问题,而不是示范本身的问题。
要真正掌握一项技能,我们需要准确无误地模仿示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熟练掌握技能的要领和精髓。而且,这种模仿并不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或压制我们的创造力,相反,它是让我们在重复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和灵感。
三、教学感悟:示范的力量不可小觑
上文中罗西老师的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利用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生动的示范,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当然,示范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在模仿中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道格·来莫夫,艾丽卡·伍尔伟,凯蒂·叶兹.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