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的路上,明媚的阳光仿佛点燃了内心的平静晦暗,一扫昨日的疲倦,又满血复活了。世间万事,热情是一切的动力,单单是喜爱并不足够。
电子时代的知识汲取更加依赖网络终端,想了解信息不用再去图书馆查资料,简单地百度就可以了,这种感觉很便捷,我们已经依赖虚拟空间太久了,对于一本本真真切切的书的需求已经远远被弱化。我也一样,很多年了,以为自己已经放弃了读书的习惯,有时和宝贝说起自己儿时嗜书如命、废寝忘食地读书,都觉得很遥远。直到某一天,焦急地等着快递员送书过来,渴望早一点触摸到散发着印刷味道的书籍时,才忽然意识到,那种对书的热爱在我灵魂深处,从未消失过。
看看这么多年下单买书的记录,还有购物车里不断更新的书目,看到喜欢的书就先收藏进去,更加意识到,这种对读书的热情从未远走。虽然会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也会沉迷在其它的爱好中,但总是会在风平浪静、闲来无事的下午,燃起重拾书卷的热情。我喜欢脑海里灵光一现的念头,或是听到感兴趣的话题,即刻点燃的求知欲膨胀,引导着我找到想读的那一本书。这种感觉太美妙了,充满了驾驭感和实实在在的拥有感。
相形之下,除了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没有什么可与之媲美。我不太信奉“阅读改变人生”之类的口号,而相信“阅读使人找回自我”,除掉包装在外表的各种身份,立刻切换至真实的自己,单是那忘我地手捧着书的姿态,都够文艺的了。其实灵魂深处我算是一个文人,崇尚文化味十足的一切,读书算是我和急功近利、尔虞我诈的现实世界最极致的抵抗。
某天午后坐在车里,轻啜一口咖啡,伴着慢生活的音乐广播,读着SPACE X和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的传记《到火星上退休》,被他为追逐梦想而身陷绝境,投入一切而坚持不放弃的执着深深感动,眼眶湿润的瞬间,我忽然意识到,这竟然是我与单纯的自己不期而遇的时刻。而这单纯的感动已经久违了。竟是如此沉迷于这种感动。岁月、历程、境遇留下的痕迹不复沧桑,我立于时光的尽头,是如此清纯的的一种存在。灵魂隔着时空望着自己,那情景就像一张做了柔光处理的明信片,有着青涩年华向往的朦胧浪漫,定格在美丽的瞬间。这是我从未奢望过的拥有,因而是那么的难以置信。
被内容深深的吸引,忘却现实的一切,情绪和注意力遨游在文字创造的另一个世界里,这种深入阅读状态类似于洗脑术或催眠术,只有曾体会过的人才会理解,有着咖啡因或者酒精一样让人上瘾的魔力,在心理学里这种状态用一个很梦幻的词来描述——心流。我是幸运的,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也常常为此着迷。现实世界里的无人共鸣转化为书香世界里无拘无束的自由驰骋,一种平衡和释放。
很喜欢看传记,在看美剧、健身、练琴之余,挤出零零碎碎的时间,从文艺明星到政界名人——玛丽莲梦露、邓肯、戴安娜、希拉里、乔布斯、赖斯、奥巴马、肯尼迪、普京......有的会一字不苟地认真读,有的只是走马观花, 这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水准和代入感。
内心深处有一个信念越来越清晰: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布满荆棘和坎坷,不同的只是对待境遇和困难的态度。如果认为困难是暂时的那就错了,困难永恒存在,假如你觉得一切一帆风顺,只是它还没有来而已。并非悲观主义,相反,与困难抗争,克服它的过程需要强烈的成就愿望和意志力,更需要积极、乐观的态度,困难总会过去,迎来另一场更加艰苦的斗争。
所以人最应该习惯的就是面对挑战,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做好迎接的准备。事不随人愿时,要勇敢面对,用智慧而耐心扭转不如意。报怨、发脾气、崩溃、颓废都解决不了问题,对亲人、朋友、同事都一样。想明白了这一点就释然了。
本人发布文章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微信:balanceal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