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阿土菌
0:
有一天晚上我都快睡觉了,高中时关系挺好一狐朋狗党给我发来讯息,说今天高中同学群里来了个大新闻,叫我快点去群里围观吃瓜。
我打开微信,群图标右上是鲜红的99+,我又看了下时间,11点多快12点了。
我就纳闷,这么晚了,到底是什么瓜这么带劲,引得这群中年打工仔没有一丁点身为996社畜的自觉。
进了群,翻了好久的聊天记录,我才总算是弄清了前因后果。
高中时的一个男同学小G这些年在美帝发展,前段时间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这一年来北美疫情泛滥,不少地方都有反华情绪,小G这么一失联,可把他的母亲给急坏了。
在美帝这些年,小G虽然每周都按时按点和母亲联系,可是直到和儿子断了消息,G母才发现自己并不知道儿子具体的工作和居住地址,哪怕想要飞去大洋彼岸寻人也是无处寻起。
更不要说,由于疫情原因,这国等闲是出不得的。
阿姨不知从什么途径找到了我们这个高中同学群,跑到群里发动老同学打听小G的下落。
据G母所言,小G失联之前有多笔可疑支出,疑似被传销组织给盯上了。
“诶,你要是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
这事一出,群里面平时半死不活的老同学们纷纷都被炸出来了。
不管是为了吃瓜,还是为了当年的同学情谊,不管是在国内的,还是在国外的,不少同学都讨论起这件事来。
一开始大家的话题还是围绕着小G的下落展开的,渐渐地,聊天的风向就有些变了。
比起小G的现状,阿姨提到的那个“传销组织”更令人感兴趣。
好好一小伙儿,突然就被传销组织给盯上了?
这事,真的假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像是一群在月光下的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
群内屏幕疯狂滚动。
有人说传销不一定是真的,没准他是被洋妞骗财骗色,掏空了身体又榨干了钱包,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才消失于人海茫茫。
有人说他这是被骗买了基金,又或是得了新冠却没买医保,最后赔的底儿掉,流落街头了。
有人说他是签了什么卖身契,被绑到邪恶的神秘组织了。
更有那脑洞大开者,说盯上他的根本就不是传销,而是邪教,这会儿他许是已经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开了悟,早晚聆听邪神的耳边低语,说不准哪天就要奔赴新世界。
嗐!
真是越说越离谱。
我潜了会儿水,发现一时半会儿从群里是得不到什么新的有效信息了。
默默关上群,我靠在床上,目光扫向不远处书桌上方贴的高中毕业合影,一时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觉。
1:
小G和我是三年的同班同学。
我高中后来分的是文科班。学文科的男生本来就是稀缺资源,但和其他几个文科班相比,我们班更是重灾区。
我们班的男生紧缺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有一次我们班和隔壁班男生踢足球赛,明明班里有好几个足球高手,可是最后差点因为凑不齐一支男子队的人数而弃权,最后还是我们班阳刚气十足的女班长硬着头皮充当守门员,我们班这才拿到了出线资格。
小G就是这不到十人中的一人。
按理来说,万花丛中那几片孤零零的绿叶作为标准的少数群体,怎么也应该抱团取暖才对,可是小G却总是游离于我们班的“兄弟盟”之外。
倒也不是其他男同学排挤他或是有意霸凌他,大家平日里相处得都挺和平的,就是大多数时候其他男生和他玩不到一起去。
我记得有一次跟我关系挺好一哥们在班里叫人,说要约着周末一起去公园打篮球,班里那几个青壮劳力都被他点了个遍,唯独把小G给漏了。
我就随口问了句:“你怎么不叫小G?排挤人家啊?”
那哥们翻了个白眼,回我说:“净胡说,我是那样的人吗?之前好几次活动我都叫他了,结果人家都没兴趣,我这次不是不想自讨没趣吗?不信,你瞧着!”
然后就见他走小G桌子边上,问要不要周末一起去打篮球,果不其然就见小G面带歉意又不失礼貌地摇头拒绝了。
那哥们转身冲我耸肩,一脸“看,哥没驴你吧”的表情。
类似的事还发生了不少次。
这么看来,与其说是其他男生不带小G玩,倒不如说是小G不爱和其他男人一块儿玩。
要说小G不爱参加运动是因为他体弱多病,可事实正好相反。
他非但不弱,还壮得很呢。
小G一米八八,身板挺阔,行走的衣架子。凭着身板上的优势,这哥们高一就成功当上了升旗手。每周一出操的时候,他跟其他三个壮男抬着国旗在全校师生面前迈正步走过时,小G总是从腰到腿都绷得笔直,跟棵施肥过多的小白杨似的。
归根究底,其他男生不和他玩多半还是和他的性格有关。
在我的印象里,小G在班里其实是很低调的,有的时候甚至能说得上是腼腆。
他性子慢,也不怎么善言辞。急性子遇到他这种“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闷葫芦,真是能让人急出一头大汗来。
他这人不喜欢矛盾,每次遇见别人吵架,总是默默避开。有一次,一对情侣在食堂门口闹分手,小G愣是掉头顶着正午的大太阳多走了五分钟的路,改成从食堂后门进去打饭。
仔细想想,他当初不参与篮球这种大型的体育活动,多半也是因为他想要避让竞争和冲突吧。
在我看来,小G的脾气有时候实在过于温和。
按照这几年的说法,他身上一点食肉动物的凶猛和野性都看不见,是彻头彻尾的“草食男”。
不过,和班里男生的看法相反,我们班的女生倒是都挺喜欢他的。
嗯,虽然不是那种青春期少女春心萌动的喜欢。
更准确地说,是女生们喜欢逗他。
他脾气好,大家跟他开玩笑他也从不生气。由于他怕痒,有胆子大的女生喜欢戳他腰,他每次总是涨红着一张脸,可怜巴巴地瞪一眼始作俑者,却没有一次口出恶言。
这也让姐妹们更喜欢“调戏”他。
每次我看着小G被一群姑娘包围,面红耳赤左右为难时,总会想起唐僧误入盘丝洞的画面。
可能是因为小G这种草食男特别容易激发女性的母性光环,班里的女生都喜欢叫他“弟弟”、“宝宝”、“壮壮”。
现在想来也是挺好笑的,一群一米六不到的小姑娘管个快一米九的大高个叫“宝宝”。
2:
小G他也确实是他母亲的大宝贝。
听他说,他母亲年轻的时候忙于事业,等到她事业安稳下来,能腾出手来安排家庭的时候,已是三十过了好几年了。
小G出生那年他母亲年过四十,正正经经的高龄产妇,也勉强算得上是老蚌生珠,老年得子。
遮掩得来的儿子自然是他母亲的心肝肉,掌中宝。从小,母亲就把小G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保护欲爆棚的母亲身边长大,小G这倒霉孩子据说在高中毕业前,连北京城都没出过。
他仅有几次和外省的交集还是他周末乘父母的车出去兜风,路过通州或者大兴时,偶尔开错路后收到的那条“河北人民欢迎您”的移动短信。
好不容易高中毕业,要出国上大学了,小G这只生长延迟的雏鸟似乎终于能够借着18岁成年这个机会离巢独立,然而小鸟的美梦还没做几秒钟就被母鸟打破了——他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在小G就读的大学旁边买了套房子,太后大人要大包小包亲自陪小皇帝跨洋读书去!
好在这种陪读行为只维持到了大二,那之后好像是小G坚定要求独立,这才终于好说歹说把他母亲劝回了国。
即便是这样,太后大人每隔几个月还都要飞到对岸垂帘听政几天。
那之后我时常其他同学那里听到“小G母亲又在炫耀她儿子独立自主了”的消息。
这个所谓的“独立自主”大概就是小G自己成功交了学费选了课,小G自己一个人考了驾照,小G自己想办法搬了家……
不过,不管怎么说,幼鸟终于离巢都是件好事,虽然离巢的日期已经被推迟了好几年。
如果现世安稳,生活平淡,小G按照这个步调慢慢成长哪怕要比其他人多花些时间,可能他最后也还是能找到自己想走的道路。
奈何天不从人愿。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小G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回国,然后就回不来了。如此一来,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上,小G身上那根一直被抓在母亲手里的风筝线就这样断了。
渐渐地,小G和国内的通讯不断减少,直至最后的彻底失联。
这也就回归了文章一开始的“精神小伙离奇失踪,苦命老母焦急寻子”的故事。
3:
故事到了这里,让人不禁唏嘘。
小G他当年明明也是一个不错的帅小伙,虽没有惊世才华,却是个温厚纯良的好人。
何至于此。
我在这里放个马后炮,小G的故事会有这样的展开,他母亲要负很大的责任。
不管小G到底是怎么了,在我看来,从他之前拒不回国开始的种种举措其实都只是一个被困在成年人躯壳的少年发起的一场迟到多年的反叛。
在母亲的荫庇下,少年这么多年来从来都得不到机会成长。
就像是一棵生长在冻土的树苗,每次那株小树苗鼓足勇气打算破土时,一袋名为“母爱”的肥料就重重压在了小苗的头上。园丁不怕肥多,就怕肥不够,导致小苗还未出生,就先被那浓重的化肥给烧死了。
一帆风顺的环境是带不来成长的。
生理上的成长会伴随着青春痘、骨骼痛;心理上的成长则少不了挑战和挫折。人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才能够逐渐壮大自己。
另外,人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个个割裂的片段,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将人生的发展历程分成八个不同的阶段,并认为发展变化贯穿着人们的整个生命历程。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人们都将面临一个相应的核心发展任务。这个核心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解决一种危机或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完成阶段性成长的核心任务,解决危机或冲突是人们成长的动力。当核心任务完成,危机或冲突得到恰当的解决,人们就会在这一阶段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
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一种危机可以被完全解决,同时随着成长、未解决问题的堆积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会逐渐从单纯走向复杂,但人们仍然在尽力去化解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所遭遇的危机,以积累经验应对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要求。
对小G来说,由于母亲的过度保护,他在青少年时期应该完成的成长任务被搁置,甚至从他的视线中被抹除了,这么些年他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在“真空无菌”的环境中平安成长。
可是,这些人生履历上的空白项所带来的隐患却被小G和他的母亲忽略了。
没有完成的任务会逐渐累积,最后在某个关键点集中引爆。
小G他最大的问题是他始终无法独立。
他不够坚强,不够有担当。不管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他都需要更多的精神力量来面对生活的暴风雨。
若岁月静好,国泰民安,他或许能有足够的时间在成年后把之前缺的课给慢慢补上,这样在未来的某一天,他的优柔会变成温柔,他的温吞也会变成沉稳。
但是如果遇到了突发危机,那么他之前缺课的弊端就瞬间暴露出来了。
所以,成长就是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需要完成的任务在等着孩子,父母不能阻挠更不能代劳。
这就像是父母可以给孩子喂饭,可以帮孩子穿衣,还可以带孩子去高山雨林,可是父母终归不能代替孩子呼吃饭吸,感受冷暖一样。
很多时候,孩子和父母之前最大的矛盾不是孩子走的道路错了,而是在很久之前,孩子想向前走时,他的脚步却被惊慌的父母拦住了。
所以,对那些保护欲旺盛的父母来说,他们对孩子最大的呵护可能就是克制自己,学会放手,以免日后孩子不敢走了,不会走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