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两日,看到朋友群里发了一篇关于名医侯江红大夫私藏年画展的讯息,不由心长草。一是敬佩和好奇;一是喜欢传统文化相关的林林总总;一是觉得孩子需要这样的熏陶,也是孩子们交流相聚的好时机。
记得完形教育的陈焰老师讲过,人的归属感建立需要至少在两个人之间形成,同时还能帮助形成亲密感,而这些会是日后一个成人幸福的重要基石。我不一定正确地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少这样的机会和多个同伴有稳定而建设性的友谊,以成长他们的良好归属感和亲密感。故很希望借由参观年画展约小嘟的三五好友一起相见相欢。
和我很是尊敬的民间人文地理学者张老师约带队,准备花大半天时间顺道参观郑州几处百年前的古建筑,亲自走、观、听我们所居住的这座城、感受她的日月山河及她的性情。生活了二十年的这城,却不曾认真看看她、了解她、抚摸她,这使我时有不安。我不知道孩子长大后会否有和我一样的情愫,但让她用心地亲近理解她生长的这片土地,大约是没错的。
原定初六活动,但看天气有雪且是近期最冷的一天,决定改约初五。原本约的比较松散随意,也没有切实确定人数,临到头了发现人还太少、没氛围啊!发群、发圈,借由朋友们信任支持和宣传,26人,终可成行了。
8:30,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意大利修女楼。这座隐藏于闹市的房子建成于1912年,因最初由意大利修女居住而被命名为修女楼,是郑州市保存极少的欧式建筑和教堂建筑。从外观来看,仿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同时又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制式。很少有人知道,这座修女楼,是郑州现代医疗事业的发轫地。在张老师娓娓道来中,我仿佛看到了几位高鼻梁蓝眼睛的修女匆忙穿梭于楼上楼下,为穷人看病施药……
第二站,是参观藏于著名的陇海大院的两栋百年别墅。它们是1912年由比利时专家建造的,见证了中国陇秦豫海(陇海)铁路的发展。当年,这里成为建设陇海铁路的总部,以郑州为中心,大量工程师从这个院内派出,去修建不断延伸的中国十字架铁路的东西动脉。就在这原有32栋别墅群里,詹天佑在这里办过公,冯玉祥在这里开过会,鲁迅曾经提着他的藤编旅行箱在这里歇息,以在第二天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有些历史眼虽不能观,但心却可以感、悟,仿佛我们这些现代人又重回那些个年月。
第三站,是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是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在中国内地城市为数不多的外交机构之一。当年,这里曾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搜集中国军事机密、从事特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领事馆闭馆。如今,它成为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确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应有之义。
第四站,我们去的是良库工舍。先是参观了侯江红先生的私藏年画。画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让我欣喜,更是开心于张老师对年画内容的解读,比如“三星图”、“十不闲”、“连年有余”等等,更是被画上满眼的胖娃娃闪到情绪大好。同行的几个大孩子相互开玩笑“你像这个画上的”,其实大约都是极像的,我是说在胖这一点上。一个男生更是咂着嘴巴和我描述昨天晚上他在家吃的火锅涮肉如何美味动人,我被这调皮的孩子逗的大笑。
良库对面是栖棠。这座带有“中西合璧”独特民国风范的建筑,是完全照搬上海“面粉大王”荣氏兄弟面粉厂的老图纸在1946年施工建造的,继承了民国建筑的一切特征,过去称“制粉大楼”。面粉在当年绝非仅仅是生活物资,更是战略物资。
厂空人去屋犹在,空余历史惹人思。
良库前的旧铁轨同样极有韵味。1905年京汉铁路贯通,在此新建一火车站叫南阳寨站。其中一条支线通向了老粮库,铁轨上依稀可见的俄语把我们带向了前苏联制造的那老时光。
我不由想来日若待春满草盛,坐在这旧铁轨上发一发呆,定是很有逼格的一件事吧!
至此,行程任务圆满结束。
回看。这天寒地冻,室外两个多小时的奔走,大小朋友居然无一人中途退场,反皆意趣盎然。我其实还多有心思在这一帮稍大的孩子身上,希望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
我问某男生家哪儿,他说温县。我毫无新意地接“那你是不是会太极拳啊”,他极其淡定目无表情地反问我“难不成我是四川人,我就一定会变脸”?我尴尬地答“是啊是啊,你说的有道理呢”。
又一男生,初见面我问他“是你想来还是你妈想来”,他说是妈想来。整个行程他聚精会神寸步不离地跟着张老师听讲,遇到张老师问问题他就随时百度地查阅。我蹭到他旁边问“咋样,是不是感觉很涨姿势啊”,他深沉一笑曰“这不一定”。
再有我家的某小孩,行程中我一直有观她时有奔走跑神,结果到家了我们讨论起来她比我把五种建筑风格记得清楚,又及其它。
这些孩子、这些大人、张老师,还有我们走过的这些小众景点,让我们今日的游学好到无可挑剔。
感恩一切。也谢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