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我行动、选择、决策产生影响的是我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是对事物形成的概念,而这些概念随着年龄、经历、知识的增长会不断刷新和补充。不同的阶段,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同,对人生的理解也不同,纵使最终可以抵达终点,但道路总是蜿蜒。当我们脑海中有一定存量的概念,和每一次对概念的打磨,即是修正前往目标的方向,拨开前方迷雾,康庄大道即在眼前。
财富自由:不再为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这是大多数人以为的“终点”。其实深挖下去,非也。现代生活里,生活必需无非有瓦遮头,三餐无忧,其实不需要太过努力就能达到所谓的“财富自由”。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尽管大家的财富累积情况不尽相同,可是大部分人还是会觉得“我很穷”。所以财富自由作为目标,显然会让人迷失方向,而着眼于成长,则更让人目标清楚。
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是否比昨天有更新的认识,思维上是否有突破,路径是否更清晰……成长可能不会马上作用于生活,但长远来看肯定会作用于人生。着眼于成长,路径必然清晰,每日临睡前的自省,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天有没有进步,这是自己和自己的问答,自己给自己的交代,不存在第三方,不存在隐瞒和欺骗。
追求财富自由无可厚非,但注定求而不得,因为人的欲求肯定不满,小时候得了一块糖便得了全世界;少年时的梦想是一辆自行车;现在是豪车和别墅……每个阶段欲望在膨胀,而膨胀没有边界,总会超过我的能力范围,而后变成欲望的奴隶,受欲望驱使,总是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挣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过头来,其实你早就得到了那块糖,你早就得到了全世界。
着眼于成长令人每日都能获得成就感,精神富足而安宁。我们可能都无法跳出世俗,每天都在专注“眼前的苟且”,若能从“苟且”中有所成长,并为自我所感知,为之欣喜,财富自由或许就在一念之间。
“诗和远方”是我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这很残酷。但不能没有“诗和远方”,终其一生无限接近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才让我们有“眼前的苟且”,而这个“苟且”尚有意义。
正如尼采所说,人生本无意义,但追求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财富自由作为目标终将浅显而不能至,每日的成长却可深远影响人生,让人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