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老同学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四合院的照片,感慨“小时候的年味呢?”七零后的年味有哪些?
舂粑粑,把泡好的米放到碓里,需一人用手去碓里搅动,另一边则需有人用脚使劲往下踩又松回,一个又一个回合,一粒粒米融合成了米面团,拿出来放在面板上,此时总会有一群小孩围上来,姨妈孃孃地叫个不停,直到嘴里嚼着带劲的粑粑头才一哄而散,跑一边玩去了。
炸酥肉,鸡蛋打好放进盆里,用筷子使劲地搅动,直到泛起金灿灿的蛋花再放入面粉再次搅动,最后用小勺子舀进锅里,翻过来翻过去,炸得面面金黄才从油锅里捞出,新的一轮又开始了。虽名叫酥肉,其实里面是没有肉的!
油炸肉,买来鲜肉抹上盐,在盆里放上几天,洗出盐水,放到锅里水煮再油炸,慢慢地香味就弥漫了一屋,挑出一块瘦一点的冷上一会儿,小朋友拿在手上,顺着肉线一丝一丝撕下来放进嘴里,那份子满足尽显脸上。
舂粑粑、油炸肉、炸酥肉都是在年三十前备好的美味!年三十晚上,我家做不起七大碗八大碟,一般是一锅煮,鸡肉猪肉都放到里面,还有一筲箕的蔬菜,很多的菜是不掐断的,称之为吃长菜,取常吃常有之意。吃不完的就留在锅里,每天都热了又放着,隔上一段时间在打开来吃,酸酸甜甜的,别有一番滋味,我们称之为“杂熬菜”。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新裤子,开开心心出门找朋友,女孩子是不能进家的,只能在门外大声喊叫,然后相约着到大路上瞎逛。手中有冲天炮时,不是让它上天,而是放倒在地上,点燃引线,“qiu”就冲出去,“砰”一声爆炸了,有时会吓到人,引来一阵骂声,我们也会被吓到,也会破口大骂,却从没有遇到对骂的情形。那个时候,还羡慕能把200响炮仗拆开来,敢一个一个点燃引线扔出去才炸响的人,帅呆了!
在傍晚时分,还会有耍龙队挨家挨户来拜年,门口耍上一段,送上祝福的话语,主人家则拿出几个饵块送上,多也好少也罢,收下再往下一家,屁股后面跟着的小孩却越来越多,过年就图个热闹啊!
物质匮乏的七十年代,过年的乐趣一点不比现在少,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记忆里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