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阿源在跑步上能随心而行,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引到阅读好习惯的培养,写作好习惯的培养,旅行好习惯的培养上,同样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个人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因为优秀了才拥有好的习惯,而是因为拥有无数好习惯,才变得越来越优秀。
所以阿源萌生灵感,创造了一个公式——自我成长公式:
自我成长=lim好习惯→∞
解释一下:lim x →∞ 是数学一条极限公式,是指“x”的值趋向于无穷大的意思。我在这把“x”换成“好习惯”,则指自我成长的关键是“好习惯”趋向于无穷多的意思。
每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在这种好习惯上就可称之为随心而行。
当你的好习惯趋向无穷多的时候,你就是一个随心而行的人。
所以我们要向内求,寻求本心,再多加培养,甚至培养成为好习惯。
那我们如何拨开乌云,寻求本心呢?
其实老祖宗早已在《周易》里给我们明示了。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个爻辞,合计约五千字。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
它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思想主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儒、道两家都推崇《周易》,都把《周易》奉为其说的经典,都通过解说《周易》发扬其说,其实是各取所需。
阿源在五悟师父的引导下,接触了周易,开始了起卦、落慧的周易学习,特别是学习“随卦”后,恍有顿悟的感觉。
阿源从随卦的卦辞中体会到一个人只要随从本心而行,就能“元、亨、利、贞,无咎。”
为了便于表述,阿源把上面的意思归纳为“随心而行”四字。
“随心而行”就是随从内心的感觉、跟随本心,采取行动,肯定会顺利,肯定没有过错。
“随心而行”不是由着性子而行动,关键字在“心”。
“心”在这里是最初的本心,也就是初心。一个人的初心与生俱来,是心本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利欲所蒙蔽。
初心就如同一尘不染的蔚蓝的天空,利欲就像是天上的乌云一样,遮掩了蓝天。
因此,我们要修身,要养心,以求找回本心。
阿源通过学习,发现“大家”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养心”。
佛家通过枯坐及“忏悔”,以求做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最终涅槃。
道家通过“回光”大法,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以求六根自然清净,从而还心之清净。
儒家通过“自省”的方法,进行修身养性,只有内心充实,心中有仁,才能“不忍人之心”,以保持人的本心。
王阳明的心学则通过致良知、知行合一进行修炼,以恢复内心的光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