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结聚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的关系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使阴阳恢复平衡,脏腑趋于协调,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腧穴的作用
①诊断
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功能失调时,相应的腧穴就会有所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观察和探测可以协助诊断疾病。
压通是最常见的病理反应,按压穴位寻找压痛点是穴位诊断的重要内容。如胃肠疾病患者常在足三里、上巨虚、天枢等穴处出现明显压痛;痛经等妇女病症常在三阴交、地机、血海灯穴处出现明显牙痛。
除压痛外,还有许多其他反应,如隆起、凹陷、脱屑、皮下结节、丘疹、瘀斑,以及局部皮肤色泽和温度的改变等。
②治疗
近治作用:所有腧穴都能治疗它们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的病症。好眼睛周围的晴明、承泣、四白、鱼腰、太阳等穴位都能治疗眼病;耳郭周围的耳门、醫风等穴位都能治疗耳病。
远治作用:许多腧穴,特别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能治疗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病症。腧穴的远治作用与经络的循行分布密切相关,每条经脉上所分布的穴位都能治疗发生在该经脉循行线上的病症。
特殊作用:与药物一样。有些腧六对某种病症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作为对症治疗的首选六位,如合谷止痛、内关止呕、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