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0年那会儿,如果你刚刚从北京火车站下车,转头扎进了地铁,屁股还没沾到椅子上,大该就会听到一声叫卖“特大新闻,刘德华于昨夜跳楼自杀”。随声遁去,一个矫健的身影,手里挥舞着一张夹杂着黑字与蓝色墨迹的报纸,头版是大大的刘德华照片。标题也很大,但你可能看不清,因为那个身影,一直在晃个不停。
你刚刚做了20几个小时的火车,昨天夜里还在火车上度过,在那个长长的封闭的世界里,外界的信息很难传递进来。火车上不接地气,人容易自我隔绝。终于熬到下车,整个人又和世界开始了纠缠。那些八卦,自然是重入俗世的最好开始。也算是一针兴奋剂,扫一下长途的疲惫。
你掏出一块钱,买了这张四版的报纸。盯着标题看了半天,突然发现标题下的那行小字:香港媒体又造乌龙事件,刘德华并没有死。
一块钱的当,上一回又何妨。多数人发个牢骚,“这不骗人呢吗”,但也没谁真的非得要回那一块钱。打开报纸,翻几下,打发一下地铁里的时间,这一块钱也算值了。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位朋友听。他笑过之余说了一句:如果刘德华真死了,我一定写一篇万字长文追忆,他是我唯一的偶像,我的青春里不能没有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失去了朋友的音信,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这话,我想,他早就忘了吧。
时间不等人,我们的青春回不去了,好在,刘德华的神话还在继续,我们喜欢的那些明星还在。
他们火了几十年,他们的称呼也由偶像、梦中情人变成了现在流行的男神和女神。可是现在这个词有些被用滥用的感觉。你看电视上,网络上,到处都是男神女神,也不知道这是哪方神圣,反正,神的脑残粉扑天盖地。我真担心,男神女神,这两个词,某一天也如“美女”“老师”一样,变成了烂大街的万金油称呼。在这样一个“造神”的年代里,和造孽本来也不远。
将喜欢的明星冠之以神,是爱与尊敬的集合,是庄严的,令人敬畏的,他们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也意味着,这个称呼应该属于那些不再年轻却依然魅力不减,在艺术生涯里,创造了很多神奇的明星。而那些新鲜肉嫩的明星,动不动就被叫做男神女神,听上去总怀疑他们难道完成了基因突变不成。
所以,可以称之为神的明星,不是随便说的。一定是经过了岁月的锤打,经历了起落与浮沉后,身体的能力不断积累,越来越强大。岁月增加的不是他们的皱纹,而是头顶的光辉,时间带走的不是手臂的力量,而是焦虑与不安。
而更重要的,在他们的身上,闪耀不凡的特质。这是“神”区别与人的标识,也是这个神与其他神的不同之处。
比如刘德华,在一次采访中被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中,如果有一天没人再看你的电影,你还会这么勤奋吗,为什么?刘德华举起右手的食指,指了指左手的掌心,说了下面这句话:
如果有一天,观众不再喜欢我的电影,那么,我就离开了,但是我留下了我的品。
这个品字,代表着一个艺人对自己职业的最大尊重,代表着自己的追求与目标。既是做艺的标准,也是做人的标签。
还有舒淇在金马奖的颁奖礼上泪眼连连那句“我终于,把我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上了”。这样的经历,才配得上神的称呼。
二
自从内地的真人秀节目火了以后,我的心底一直有个隐约的期望。如果舒淇能参加真人秀多好啊。我一定追到底。我相信一定有电视台抬出大价钱来请她。但以她的性格,不出来,才是女神淇的范。
大概很多人都曾这样幻想过。除了电影里的她,也真想走进她的另一个世界里。这就像喜欢一个人久了,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里该有她。很多喜欢舒淇的人都是这样,喜欢她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看了《玻璃之城》,她梳着两只长长的辫子,黄色的T恤,眼睛里灵透灵透的。画面里,她害羞地故意转头不看他,那一刻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个他。从此,就迷上了舒淇。也记住了那句“我手上的爱情线,生命线和事业线,都是你的名字拼成的”。后来,我还用这句骗过小女生,可惜,没有成功。她说,你的掌心太乱了。
舒淇宣布结婚了。兜兜转转的故事终于有了结局。
听到这个消息,仿佛还在电影里打转,《玻璃之城》里的黎明,《最好的时光》里的张震,这些曾打动我们的爱情,都没有成全他们。而那个《美少年之恋》的冯德伦,却赢得了与女神的战役。
她曾经说过,如果结婚,一定是嫁给了爱情。女神用这句话提前堵住了所有置疑者的嘴,令人除了报以祝福,实在别无他言。可又觉得总有一种不安挥之不去。好像这话还有后半句,“就算错了,也是我愿意”。
爱情电影里的她,总是很难有美好的结局。这段突出其来的婚姻,总是让人有些担心。也许这份担心是多余的,或是受了太多电影里的她的影响。她的命运本来就是波澜壮阔,面对爱情自然也会宠辱不惊。
女人情感里的感性与理性。就像石块投入水中,那泛起的水花,是感性的化身,而那一轮轮散去的波纹,就是女人的理性。
祝福女神的爱情。时间的波纹让我们知道,爱情晚一点来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