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谚语常常被理解为做事敷衍了事,有消极怠工的味道。自古至今,由于被赋予了这样的理解,我们都不愿意被别人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然而,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我们为何不尝试一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何不好?
记得某位哲人说过,大概意思是,人活着,不为过去,因为那些都是已经过去的,对现在没有参考价值;当然也不为将来,那都是遥不可及的,都是头脑中的概念罢了,不如现在来的实在。
确实,人活这么一辈子,到头来还得赤裸裸地离开,能够真正把握的,也就只有现在。
现在我们的生活,像囫囵吞枣,来不及品味就匆匆而过;也像看一本书,一目十行,看不出什么味道;也有人活得正二八经的,端起架子,自己觉得累,别人看着也累,怎么都觉得别扭。那为何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不会因为太多的顾虑而错失良机。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闲暇之余还可以品品茶、会会友,天南地北的胡侃一番,又或者一个人静静地看看书,享受宁静带来的那一份美丽,活得轻松洒脱,何乐不为?
人难道就非得把自己累得个半死,追求一些带不走的虚名吗?等过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路途中错过了很多的美丽风景,等人老了后悔莫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知足常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有祸再来当,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忘却追名逐利的拼杀,人活着就是要轻轻松松,被太多的对未来的想法压着,活得又怎么会快乐呢?
再回过头来看,关于这句谚语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不过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寺院的老主持宣布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你撞的钟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大众,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其实,这样看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一开始并不是不好的,而是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
在我看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这样的态度在如今的社会是应该具备的。当人们在绝境时,这种精神无疑使人继续活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能坚持下去,鹿死谁手还难说呢!
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活规律、清心寡欲让人的心里更健康。
尝试一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这样你会觉得所有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糟糕、那么地让人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