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红楼梦》吧。
此书不厌百回读,《红楼梦》绝绝对对称的上是一部千古奇书了,短短的八十回“残卷”就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瞎想,无尽的谜团和无尽的遗憾,随手摘出一个情节都能让人们喋喋不休的争论百年,更有戏言称这半部《红楼梦》养活了无数红学家的一辈子。
鲁迅先生曾评价《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看来“易”也好“淫”也罢,这些都交给那些才子名家去研究吧,我们既非专家学者,也不是文化名流,我们只是普通的读者,我们不妨“看山是山”就把《红楼梦》仅仅当做是一本消遣用的小说去读,不也合了曹公书中所言“以做诸公茶余消遣”之意?
在我看来,《红楼梦》最大的特点就是“琐碎”甚至不能仅用琐碎来形容,它已经碎到了把琐碎两个字用粉碎机碾过之后再用最小号的面筛子筛过那么碎。这个特点是让很多人对它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但同时琐碎又恰恰是他的一大吸引人的亮点。
因为《红楼梦》的“琐碎”和它对于细节近乎“变态”的描写会让很多初读的人觉得故事很平淡,摸不到故事的主线,也看不见故事的重点,这就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但同时也正因为《红楼梦》这极致琐碎和对于生活细节着重描写会让很多人读着读着就忽略了这是本小说,因为它的细节太清晰了,清晰到里面的故事不像是虚构的,里面的事情就好像是前天你家隔壁老刘和老王之间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你在旁边亲眼目睹一样。书里的大体情节无非也是家长里短,吵架拌嘴那些事情这会让你不自觉的带入其中,并且好奇明天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就好比我一直关注的一个说书先生,前段时间因为生计不得不合某平台签了要说“四大名著”的协议,他一直觉得《红楼梦》是本无趣至极的书,于是乎他干脆放弃了传统评书的表演形式,采用了他读书中内容,让他的朋友在旁边插科打诨,吐槽打趣的方法来演绎,最开始他们也是边读边吐槽这书没意思,但慢慢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开始主动去讨论故事情节,好奇故事走向了,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也已经深深地陷进书里面去了。
《红楼梦》就好像有道门槛,一旦跨进去,身后的大门就被焊死了。这或许也正是对于《红楼梦》这本书不爱看的人一页都看不下去,喜欢看的人十遍百遍也不厌其烦
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