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航航吃过饭,她带我去了新华书店的读者俱乐部,就像是西元的纸的时代。周一,人不多,用她的卡点了杯咖啡,她一点半去上班,我一个人在那儿看书。
挑了《无畏》《逻辑思维》《断舍离》最后还找到了《爱和教育》《不能错过的孩子的敏感期》还有公子的一本《恋爱口语》。
《断舍离》听了很多次,可是看得时候倒是很快就看完了,没什么感觉。就是心里不要有以后可能会用到,或者别人可能会用到,或者太浪费的心态。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收拾家里,还有感情也要断舍离。可能是翻译的书,总觉得隔成东西,没有什么特别动人的理由和语言的流畅。
《爱和自由》是孙瑞雪的《孩子的敏感期》后的一本书,在PAD上看了一半《敏感期》,一直没看完。然后就在那儿先看了起来,慢慢的看的也挺快,最后虽然看得有点累有点闷,但是一章一章竟然也差不多看完,剩22章最后一章时,愣是耐着性子看完了。谁知道最后一章竟然看得特别用心,因为她讲的完全就是我。看了两遍,主要是说孩子的“神游”,我记住的有1.孩子从出生到6岁都会一刻不停地动的,喜欢用实体活动来发展自己,所以,一个孩子在那儿编故事,估计就是“神游”的表现,也就是他不自由!2.专注力没有养成,所以学东西都是靠记忆,不会去理解其中的意思,这跟心智有关,可能小的时候感觉到概念再到感觉这个程序被阻断了。3.小时候没有爱的孩子或者经常被训斥的孩子容易产生“神游”,他的爱和要求没有被满足,又没有人关心,所以会自我疗伤,自我可怜。4. 这样的孩子碰到困难产生的情绪是:该怎么办?而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碰到困难觉得是显示自己能力的时候。 5.孩子没有专注力,长大后就是喜欢这个两年,喜欢那个两年。意志力非常弱,不会为了目标而持续付出。
当然,看后一直在想我的确就是这样的孩子,智力特别一般,没有自信心,喜欢东西总是冲动型,变化很快,而且碰到困难容易焦虑和逃脱,有时候自己非常知道要做什么,可就是不会去行动。可是我想不出来小时候是怎样一个环境造成了我这样。因为作者说的有可能都是孩子6岁以前的事,而我对六岁以前的事是不太记得的。而且,现在最想了解的是,我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人,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