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子弹笔记”的缘起
2018年12月10日,未读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叫做《最好的新年祝福,是“你不必把所有事情做完”》。作为一个喜欢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类文章的人,这个题目吸引到了我,于是我点开文章,细细看了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子弹笔记,文章介绍和照片却莫名戳中了我的心。
作为一个工作比较忙碌的上班族,我需要合理规划工作任务,有效记录各项任务,并保证其及时完成,但又没有太多时间花费在笔记上。所以子弹笔记的简洁实用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
作为一个学习热情尚未熄灭的伪文艺青年,我需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去尝试读书、学习英语、写作、手工等等我热爱的事情。所以子弹笔记的多种功能也很合我心。
同时,作为一个中度文具爱好者和重度剁手患者,在看到《子弹笔记》套装中还有一本高贵大方的灯塔笔记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渴望,于是毫不犹豫地下了单。
下单后,未读客服告诉我,购买套装还可以免费加入一个21天的“BUJO达人训练营”,我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申请加入了。直到12月24日训练营开营的时候,我也没有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只是觉得正好也是新旧更替跨年之时,也许很有趣,可以试试等想法,想看看训练营到底都会做些什么。
截至今天,训练营已经结束3天。我不仅很有些恋恋不舍,更感到十分庆幸,庆幸自己在2018年年末和2019年开启之时,遇到了《子弹笔记》这本书,也遇到了未读和训练营的小伙伴们。这21天不仅让我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书,实践了书中的很多做法,也使自己初步养成了每日记录子弹笔记,并反思生活的习惯。
行进:实践“子弹笔记”的过程
子弹笔记训练营每天都有一个任务,需要按照书中的内容进行实操,记录子弹笔记,并拍照上传,进行打卡。最初,我因为2019年的读书计划已经做好,没有抽出时间专门读这本书,只是简单的翻了翻。做任务的时候,有些吃力,但是按照群里其他小伙伴的样子依葫芦画瓢,也学习了不少。自己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比读书更为形象,也更便于记忆。
但是随着任务越来越复杂,没有好好读过《子弹笔记》这本书,对于许多内容的逻辑关联和深刻内涵理解不到位,所以操作起来会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某个周末打卡之前,我专门抽出三个多小时,把这本书仔细认真的通读了一遍,不仅终于全面理解了子弹笔记的整个系统,而且对于其简洁集中、灵活机动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子弹笔记的笔记结构和系统设置介绍;一部分是结合自身生活的实践指导。前半部分更像理论和原理,后半部分更注重和每个人自身生活结合的方法论,讲述了很多可以通过不同笔记设置,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小窍门。整本书并不艰深晦涩,很容易理解,但也并不空洞,而是干货满满。
读完之后,再做训练营中任务,一方面可以针对性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灵活改良,一方面也会不断发现一些依据自身经验不能很好处理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习好的做法,训练营中的小伙伴每天热切讨论,互相帮助指导。每天打完卡后,浏览其他小伙伴的打卡笔记,或者是在群里提问讨论,也成为了我的一大乐趣,总能感到有所进益,增长见识,启发思路。
令人惊喜的是,未读秘书小读,还在群里安排了两次分享,一次是《子弹笔记》的编辑分享编辑次数过程中的心得,一次是知名手账博主babe分享如何规划2019年手账体系。这两次分享,都使我这个手账小白打开眼界,并义无反顾地入了手账之坑。
2019年1月15日,训练营结营仪式上,群内按照要求每天认真完成任务,及时打卡的小伙伴,都获得了自己的专属证书。我也得到了一张,成就感满满。
未来:相伴“子弹笔记”的延续
结营后,很多小伙伴包括我在内,都十分不舍,大家一起约定,以后还要每天坚持用子弹笔记规划生活,自觉打卡,将这一好习惯坚持下去。
我也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规划自己2019年的手账体系,梳理了读书笔记手账、诗经卡片手账、工作日程安排手账、学习笔记记录手账以及“灵感记录”手账,所有的这一切,都以子弹笔记为引线,为中心,一点一滴地分解任务,拆分问题,解决难题,坚持习惯。
希望今后能够一直与子弹笔记为伴,坚持认真规划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大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梦想,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