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间活动看学生心理状态
开学已有两周了,老师与学生都已经磨合的差不多。彼此的习性也摸着了几分。 立规矩的关键期也渐渐到了尾声。
从这两周的课堂教学与课余活动观察来看,我所在的这个班学生玩心较重。尤其是从4楼转到了1楼。出了教室就能够来到宽阔的场地,还能很快占领那令他们牵肠挂肚的乒乓球台。比起4楼那三个班共一个走廊和连廊活动区域多了不下两倍。
下课后,大家就像钻出铁笼鸟的儿似的,咚咚咚咚不见了人影。留在教室的同学所剩无几。这让我想起我之前在乡镇学校待的那一年。情形和现在有几分相似。那是我教书的第七年(之前的6年是在一个偏远的村小上课)。当时我就被课后的百鸟越狱似的画面所震惊。上课的时候你根本想像不到他们接下来的疯狂劲。随着上课铃声的到来,他们的野性像被按上了暂停键。40分钟的课堂,我绘声绘色地讲,眉飞色舞地说,几乎使上了洪荒之力。他们看上去好像很是买账,专注得令人感动。可是随着铃声的到来,他们就会立即开启打斗模式。无论是男生也好还是女生也好。他们会立刻马上一窝蜂涌出教室, 好像刚才的认真是一场秀,导演喊停,他们这才真情流露了。
对比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那里的孩子上课与下课差别甚小。下课了,他们无所事事的在走廊里,在教室里,在讲台上。苦于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娱乐方式。上课了他们反倒觉得有事可做。即使是一些抄抄写写偏机械化的作业,他们也欣然接受,并乐此不疲地努力想把它做得更好。如果我们稍加引导,他们的热情会大大高出我们的期待。
放学了,他们也懒懒散散不慌不忙地走出教室,一种一步三回头的架势。似乎总担心教室里还落下了什么似的。来到操场中央,他们会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桌那里驻足观望。背着书包的、直接把书包扔在地上的、手上拿着课间没吃完的零食的、还有傻乎乎干瞪眼的,他们似乎早已忘记了回家这件大事。那时候我们老师因为住校,总是会忍不住抓几个调皮的学习成绩糟糕的同学留下来。他们习以为常,脸上没有半点抱怨。更神奇的是,他们的家长似乎忘记了自己有孩子。这种无人问津的放养模式,当时表示很是不理解。
后来我也在心脑子里想了很久,一个大胆的猜测渐渐被我个人认可。乡下孩子的野性在缓慢的生活节奏中,在淳朴的自然环境下,在男耕女织的松弛家教下得到了很好的释放。课堂反倒成了他们想要探索的领地。反观,城里的孩子,每天在父母的耳提命令下,过着两点一线式的生活,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远远不如对天地间无声的自然产物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