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篇民国文章,令人身心舒爽。在这沉睡的夜里,静静地沉浸在民国大师们优美文字的氛围里,夜便更是那么地温馨而安宁。渐行渐远的大师们,通过了书,瞬然地折返了回来,来到了我的面前;亲切地、和蔼地解答着学问的困惑、闲聊着他们时代四时的青山碧水、轻风浅月,一副怡然自得。
那时的他们且未必有今日的从容,于物质的从容。民国三十一年,西南联大,这些字样无不意味着那个时代的状况。国难当头、物资短缺、贫困交加,于我们所不堪的境地里,大师们从容地忙碌着,研究课题、提携学子、更进全国普及教育的基本预案。匆匆忙忙、忙忙碌碌的身影穿梭在敌袭的轰鸣里,那般地沉稳、镇定。那些沉静的文字、那些优美的意境,将我们带入清新美妙的境地的同时,又让我们穿过了岁月,看到了大师们的精神。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呢?忘我、牺牲,全身心投入的奉献。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文化人,不计丝毫个人得失地献身于抗战救国、振兴民族的奋斗中。
在崔永元的一次访谈里,叫小崔忍禁不住泪水的是一名闵姓青年的事迹。闵是空军飞行员。在轰炸日军仓库后,闵的飞机被击落了。降落后被包围的闵掏出了手枪,用仅有的六颗子弹中的五颗,击毙了包围着他的五个日本兵,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闵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无一点畏惧,无一丝犹疑,他从容平静,慨然赴死。当时,闵刚刚成婚。这便是那个时代的人。
那个时代里,不仅有慷慨赴死的战斗英雄,也有从容不迫、舍身报国的学者;他们和那些赴死的烈士一样,皆以决死的心来守护这个国家,只是阵地不同,心境、心态却是一律地从容自若,一如平日里平凡的生活。或许,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便是有着那般平静安详的精神。那精神足以应对一切的处境。或平静,或战乱,在如是自然从容的精神面前都是一般的寻常。由此,今天的我们穿透时间的迷雾,所品味的依旧是那些从容不迫、淡定似水的心境,那些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身影。
大师们远去了,足步的嗒然却永远地滴落在了我们的心底,滋润着、抚慰着荒芜浮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