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祺祺妹妹来了。”儿子高兴的将她迎进门。祺祺是我爱人发小的孩子,比儿子小三岁上大班,因这段时间父母工作特别忙,便将孩子白天托我们照看。我寻思着儿子放假宅家也缺少玩伴,妹妹来了,家里定会热闹不少。来客人了,小哥哥肯定是好吃好玩招待着。
“祺祺妹妹,走,上我屋玩,我有好多宝贝给你看。”“哇,哥哥你房间里的飞机灯好酷哦!你的床这么小晚上是你一个人睡吗?”“是呀,我很小就是一个人睡觉啦!”“不害怕吗?”“我是男子汉怎么会怕呢?”“祺祺妹妹,你是一个人睡吗?”祺祺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声的说:“我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他们让我睡自己的房间,可是我有点害怕,我……我还没准备好,等我长大了,变成姐姐了就可以到自己房间睡了。”“妹妹你很棒的,很快就可以当姐姐啦!到时候我就去你家玩。”小哥哥像是给妹妹吃了一颗定心丸,妹妹点了点头。
听着他俩对话,我不禁想起了欣欣奶奶。在幼儿园跟我交流,欣欣再怎么哄也不愿自己睡觉,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晚上照顾两个小孩儿实在有些辛苦,让老师帮忙做做工作。我答应尝试一下,跟孩子沟通沟通,但具体效果如何心里没底,我不想以老师的身份给她施加压力,毕竟要求落实是孩子的父母,前期没做好铺垫工作,难免会给孩子造成不安全感。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独立呼吸,独立的个体。然后就是独自睡婴儿床,有的需要观察的还需要睡在保温箱里面。
他们最开始就是独立的,只是后来为了方便养育又和成年人睡在一起。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真正的独立应该是精神上的独立。对于小孩子来说,我认为独立是从一张床开始的。
还在婴孩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独立睡觉,跟父母分床不分屋,孩子睡小床,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睡觉都是很放松的写大字的睡姿,人虽然小占床面积并不少,一家三口睡在一起还是显得拥挤。孩子和父母睡,担心孩子蹬被子,一般情况都是把孩子放在中间,这样虽然有好处,但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利。有的父母鼾声如雷,孩子呼吸的大多是父母呼出来的废气二氧化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生长发育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到了3岁,就可以试着跟孩子分屋而住。刚开始,孩子一个人睡一个屋子,还是会感到害怕,产生恐惧心理,会抗拒分屋睡觉。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孩子顺利的过渡,可以实行循序渐进的过程。分屋之前先讲一些故事,强调故事里的小朋友如何勇敢和独立,再由妈妈或者爸爸讲着睡前故事陪着入睡。如果孩子怕黑不让陪伴他入睡的人离开,就开一盏不影响孩子视力的柔和的灯,消除他分屋睡觉的恐惧心理。如果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哭闹着找爸爸妈妈,就要及时的进行安抚和陪伴。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毛绒玩具娃娃陪在他身边,毛绒玩具柔软、舒服、亲切可爱,给人安全感,会减少恐惧感和焦虑感。
总之,要想跟孩子成功的分床分屋睡觉,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孩子性格不同,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一周就适应了,有的一个月才适应。父母需要智慧的处理,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能给孩子留下阴影。精神上要鼓励他,告诉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而是更加尊重他,更加信任他,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