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著名主持人孟非在微博上的一段话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人也不少。
孟非发微博称,“高铁上很多熊孩子发出的噪音其实远不如他们爹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发出的噪音。国外已经有女性专用车厢,中国高铁为什么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专用车厢?”
反对的人有很多的理由,其中新京报对于孟非的批评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仅仅是因为新京报是我非常尊重的一家媒体,更在于新京报的评论展现出当今社会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的窘境。
新京报的评论认为孟非的言论实为摆出一副高端人士的面孔情绪化地指责某些群体,不是解决所谓“熊孩子”问题的可行之道。孟非因为“熊孩子”的烦扰说的这番话,可能带有情绪。但作为有着3000多万微博粉丝的公共人物,微博上的每一句发言都可能引起舆论效应,情绪化的意见一旦发表,可能会造成舆论场的撕裂,也会给公共秩序的治理造成干扰。(原文可以查看新京报10月9日微博)
上述评论可能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孟非作为拥有3000多万微博粉丝的公众人物,孟非不应该在微博上有情绪性的发言。作为公众人物在面对很多事情时,有更多的责任,因为公众人物所拥有的影响对于公众和社会都会构成非常大的影响。孟非的发言可能存在一定的情绪化,作为公众人物,情绪化发言的确思虑不周。
从实际的生活中经验去看,我对于孟非的言论是支持的。设身处地去想象孟非当时所处的环境,我是可以理解的。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熊孩子,地铁上,高铁上,飞机上,餐桌上等等很多地方,常常会遇到一些熊孩子,我想这并不是孟非第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够听到熊孩子闯祸的新闻,孟非遇到的事情,也是很多人遇到的事情。因为很多遭遇到同样情况的人,同样会愤怒,终究人微言轻。孟非在微博上的发言,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的确是受到了此类情况的困扰。
外界无法知道当时的情况,熊孩子在当时究竟做了什么?孩子的家长又是如何?草率的批评,实为不妥。
曾经坐飞机的时候遇到过熊孩子吵闹,周围的乘客抱怨纷纷,但是小孩的家长没有去制止,空姐则是哄着小孩坐回座位,并提醒家长看好小孩。家长在面对熊孩子的时候不去制止,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家长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熊孩子的行为影响到周围的人,或并没有意识到他人的权利是需要被尊重的;其次是家长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熊孩子的问题大多属于家长的问题,不会有人将矛头指向孩子。
公共场合抽烟,大声喧哗,车厢内吃东西,等等都是常常出现在公共场所的问题。在公共场所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需要去学习。香港作家李家辉在节目中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李家辉曾经与女儿一起和内地的一个女性朋友一块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这位女性朋友吐痰,虽用纸巾包起了起来,但是发出了非常不雅的声音。女儿就产生了厌恶的表情,这位女士也觉得不快。这位女士心想我已经用纸巾抱了起来,你还要怎样?但是这位女性朋友没有想到在公开场合当着他人的面前吐痰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在很多方面,相比过去是有进步的,但是我们在公共场合的很多地方仍旧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人们在公共场合拥有不被打扰的权利,平等的使用公共空间。没有意识到这些,在面对熊孩子的问题时,常常就会视若无睹。不知道在国外面对熊孩子的情况,是怎样处理的,或许有值得借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