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 向外生长:乡镇干部的高水平开放担当

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并号召广大干部“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乡镇工作锚定航向。作为基层“排头兵”,乡镇年轻干部需将开放基因融入乡土实践,在“向下扎根”中厚植为民情怀,在“向外生长”中链接全球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开放动能。

一、把握开放内涵,校准基层发展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条件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赢得主动权需精准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对乡镇干部而言,开放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实践钥匙。立足乡土资源,激活开放潜力。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蜕变证明:开放能点燃县域经济引擎。乡镇干部当深挖本地特色——如非遗蜡染、生态农产品,借力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推动“土特产”闯全球市场。贵州黎平侗寨蜡染合作社通过文创设计承接国际订单,带动村民增收30%,正是“小地方联通大世界”的生动注脚。借鉴国际经验,嫁接本土实践。厦门探索自由港时,习近平同志曾亲赴新加坡取经,将“他山之石”化为本土路径。乡镇干部需主动“走出去”:对接农业科研团队改良种植技术,学习日本“一村一品”模式打造文旅IP,让开放思维成为打破产业困局的“破冰锤”。

二、践行开放担当,破解乡村发展瓶颈

高水平开放要求治理模式从“封闭管理”转向“多元共治”,乡镇干部需以制度创新推动规则接轨、文化交融。推动规则对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条减至27条,彰显制度型开放魄力。乡镇可探索“微改革”:建立农产品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制定“村级营商环境清单”,以透明规则吸引资本下乡。如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内陆地区“从开放末梢变前沿”。促进文化交融,释放乡土魅力。贵州“村超”融合苗侗歌舞吸引全球游客超500万人次,印证“文化是开放的软实力”。乡镇干部当化身“文化摆渡人”:在保护古村落风貌基础上,策划国际非遗交流周、双语民俗导览,让值庆桥古建、畲族山歌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

三、筑牢开放根基,统筹安全与发展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开放与安全,在斗争中维护权益、谋求共赢”。乡镇开放需兼顾活力与韧性,守牢生态民生底线。以技术赋能安全,以反哺夯实根基。生态安全上,借鉴迪口镇“五长护河”模式,引入无人机巡河、跨境水质监测技术,让绿水青山对接国际标准;民生保障上,建立“开放收益反哺机制”,将跨境电商税收投入养老互助中心、儿童关爱驿站,惠及留守群体。锻造开放铁军,淬炼实战本领。落实总书记“练就过硬本领”要求:一方面,组织干部赴沿海自贸区跟岗学习,掌握RCEP规则、跨境供应链管理等技能;另一方面,开展“开放一线蹲苗”计划,在招商谈判、涉外纠纷调解中锤炼担当本色。如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通过制度型开放试验,培育出一批“懂国际规则、通乡土民情”的干部尖兵。


乡镇干部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开放浪潮的“基层弄潮儿”。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为灯塔:向下扎根,将“冷链物流助农”“跨境电商富农”的实招写进田间地头;向外生长,让世界看见一个既留得住乡愁、又涌动着活力的现代乡村!从厦门渔村蜕变为国际枢纽,到西部内陆崛起为开放前沿——历史昭示我们:唯有在开放中坚守乡土本色,在变革中永葆为民初心,方能于阡陌纵横处筑起通往世界的桥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