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人会烦恼?
有不顺心的事无法排解时;可望而不可即时;梦醒了无路可走时。
01.自寻烦恼
因不顺心的事烦恼,多是人的问题。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最后均由人来解决。有的人是穷尽心力去做别人的事(亲人也是别人);有的是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有的则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期待别人改变来让自己心安,事与愿违时就烦恼不已。
《以家之名》中,陈婷被朋友叫去打麻将,临走前将两个孩子反锁在家,凌霄应妹妹请求喂其核桃,没想到核桃误入了妹妹的气管中,凌霄拼命拍打门求救,但无人回应,最后妹妹被憋死。
此后的很多年,陈婷无法排解内心的愧疚感,难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而迁怒于凌霄父子,后来甚至迁怒于凌霄的女友李尖尖,因为在李尖尖面前,她的过去种种暴露无遗。
她总期待儿子和女友分手,来换得自己的心灵安宁,殊不知,根源在自己身上。
02.才华配不上梦想
可望而不可即,有梦难圆,说到底,都是想要的太多,能得到的太少。终其原因是欲望大,奈何实力不允许。
才华配不上梦想时,往往就会越想越烦恼,因为都是实现不了的“梦”,到头来只能是“想”想而已。
03.精神贫瘠
丰子恺将人生看作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由此看来,最好的生活莫过于:物质富足,精神丰盈,灵魂自由。
(1)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的底气是钱给的,而人对钱的追求各不相同。豁达的人懂得梦想是需要和才华匹配的,故而知足常乐;想不通的人就会不切实际,苦苦追求,求而不得心生哀怨,徒增烦恼。
导演宁浩,20岁便背起行囊,开始寻找更多的生命的可能性,期间承受很多痛。他将这些经历沉淀在作品里,凭借《疯狂的石头》等一系列影片,跻身中国大陆亿元导演俱乐部。
(2)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就是平淡生活里希冀的精神寄托。想要得到就先要学会付出,而且还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践行。如果真要觉得太难就放弃,放弃了就不要觉得遗憾,更不必后悔。
苏轼一生坎坷波折,仕途起落,宦海沉浮,饱尝人间冷暖。但他总能让每一个日子都能优雅地起舞,就是因为他心灵深处有诗意,所以身外之所皆天堂。
(3)灵魂生活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家园谁都想拥有,那是世人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但是,一室二人三餐四季的生活是由前期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努力、付出、坚持换来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的。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精神生活也好,灵魂生活也罢,看自己怎么想,怎么界定了。
二、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有三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要有界限感。事情出来,首先要判断是谁的事,我们只能作主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我们左右不了,老天的事我们无力改变。
面对问题,“谁难受谁有病,谁有病谁吃药”;其次是问题解决。对事不对人,有问题解决问题,把心放在问题上,而不是把问题放在心上;最后,以终为始,以人为本,找到问题根源,发现当事人行为背后的动机,解决问题而非争个是非对错,你高我低,一味地发泄情绪。
新冠肆虐,对一些人来说,疫情就像黑云压城,一位母亲,因为辅导孩子网课,焦虑不堪,选择了跳河;但方舱医院病床上的留美博士却淡定自若,因为,他深信:一个人在这场跟鼠疫的搏斗中,所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三、如何滋养心灵?
多读书,让文字给你力量;多去接近成功人士,让精英的想法影响你;走出去学习,让精彩的世界影响你。内心世界充实丰盈,就不会被暂时的低谷所困扰。
有很多人会说“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未必好过这一生”,我倒是觉得关键要看道理是否真懂了?懂得了有没有去践行?
懂得了很多道理,至少心中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了更多小矛盾;接纳了更多坏情绪;包容了更多言不由衷……。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仍有不少人经不住诱惑而被骗,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得或者懂得了没有引发行动。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爱、感恩和宽容。真正的优秀并不“刺眼”, 最后能否成功其实并不重要,上路时的轻装才最珍贵。
人生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