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中细观察 伙伴成长不落下
——读《教师花传书》所获
从课堂事件中看到的
一、 教学的顿悟
这三点,即1.向教师深入学习;2.支持教师的研究,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去指导教师;3.坚持从外围观察教学与从内部观察教学相结合,成为我之后进行教学研究的根本原理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二、 生活在课堂中
第一,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课堂事件,即课堂中有意义的事实,是在教师的活动、儿童的活动及其之阿金形成的复杂关系网中产生的,因此,要在这些复杂的关系网中去认识这些事实。
第二,教学观察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虚怀若谷地去倾听。听到学生的发言,就要想到这一发言是由教材中的哪些语言引发的,或者是其他学生的哪些发言引发的,抑或是这位学生自身之前的哪些发言引起的。
第三,对课堂观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与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全心全意地共同生活,也就是生活在课堂的内部。观察者从外围对教学进行观察时,对生动的课堂事件以及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视而不见。教学是一名教师与30余名学生之间的交流,各种复杂的气氛和思考交织在一起。这这一场域中,观察者有必要成为与教师、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员。
而且,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无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每位学生而言,都包含着不同的意义,是不同的体验。为了深入二准确地认识这些事件,有必要认同这个内部世界,并最大限度地以多样的立场来看待事实,理解其意义。
三、在课堂中养成
教师对日常的教学进行观察,像这些学生一样,对课堂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感到惊奇,倾听每一句话语,发现每一个课堂事件,如同在经历新奇之“旅”。
要看到课堂事件,其前提是在课堂中执教的教师以及作为观察者的教师与研究者,必须要经历和教学稀奇的相遇与发现之“旅”。
与伙伴共同成长
一、教学研究的顿悟
近年来录像记录的方法得到普及,教师为完成教学实践的反思而制作“实践笔记”的情况不太多了。担这种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反思、记录内省的语言的活动,对于提升教师的修养来说意义重大。
二、迎来转机
教师主导的教学开始向“走近每一位儿童的教学”转型,这种转型的促进者就是儿童本身。
三、协同学习的网络
“向青年教师学习比向成熟型教师学习更加困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挑挑毛病是容易的,但是这种挑刺是否能够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呢?对于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事件,应该从何处着眼,要指出什么,这都是与青年教师的成长相关联的。
其一,对教学可能性的“憧憬”。
其二,对教学实践的内省。
其三,作为教育专家与同伴的共同学习与成长。
反思:
课堂观察与研究是一线教师的必修课,只有自己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之后,才算是真正的教育研究者、实践者。才有可能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一切进行深入思考,并从中发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生成如何?才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独行快,众行远”。和同伴一起学习交流,专业成长是刚需,更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读书: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写作: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交流:站在集体的肩上飞翔。”
影片记录图书馆 片中人物来点赞
——观《我们的图书馆》有感
今天上午在第三节课听评课活动期间,我和全体老师一起观看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二部第一集——《我们的图书馆》,在这集专题片中,我们一起认识了来自南京图书馆的沈燮元老先生和来自国家图书馆的顾晓军以及藏族僧人久美创建的纳玛琅图书馆。
三位主人公带来了三个感人的故事。
沈燮元老先生告诉我们要“过好每一天”。
顾晓军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本民族的语言。
久美创建图书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关爱少数偏远的人民。
图书馆和书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期待着每一天都能够与书相伴,做书香校园的引领者,做书香班级的开展者,做书香家庭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