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离乡的人们还是习惯回家吃个团圆饭的,所以我们不畏艰辛、不远万里地往家乡的方向赶,文艺点说是为了情怀,通俗点说是为了那股年味儿——那亲切的乡音、熟悉的人和记忆里的味道。但与同学朋友聊天时,我们却总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那么,年味儿究竟是个什么味儿呢?于是,我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这个疑问。
有人说,年味像白开水一样。我不知道他所说的白开水是城市里寡淡无味中带着淡淡漂白水味道的水,还是乡野中有着隐隐甘甜的山泉水,抑或是容得下任何味道可甜可咸或酸或苦的一杯白开水。
有人说,年味充斥着鞭炮味。是萌童手里扔出的“噼啪”作响的摔炮,是父亲祈福后燃起的长长的大地红,是姑娘手中的仙女棒,是飞跃到空中绚烂的烟火,也的一切声响过后的硝烟抑或久不散去的雾霾。
有人说,年味就是家人团聚。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沈舜乾老师说的那句“爱人在哪,家就在哪”。多少年迈的父母,盼着过年这天,在外奔波的子孙能够围坐在桌前,就着春晚,吃着家乡菜,说着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聊一些遇到过的趣事,有说有笑。
还有人说,以前的年味,是男人杀猪的血腥味、女人出入的油烟味、孩童快乐的硝烟味以及大街小巷传出的各种食物的香味。现在的年味,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商家主导的寻找“啥子味”以及一些说也说不清的杂陈五味……
想来,我们一直在谈论的年味,其实就是一种记忆,一种回味。是孩提时无忧无虑的自由和欢乐,是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里暖暖的亲情浓浓的爱。我们想要寻找的味道,何止是一桌子的鸡鸭鱼肉瓜果点心糖?
而我们以为年味淡了,或许不过是因为时代的变迁,从前需要一家人合力手工制作的吃食、用具,如今可以网购了;因为我们的成长,从前是只顾吃喝玩乐的年纪,如今有了责任和担当,欢乐的味道便留在了回忆里。
2019.2.16/力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