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巴菲特幕后智囊,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下面介绍芒格自述对他最有用的且一生都在践行的七条道理和态度。
1.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
感悟:当你想要一样东西,首先你要让自己有资格去拥有它。就像塔尖上的明珠,引诱我不停攀岩,不停爬高。我要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凭什么我能获得,我是否配得上?我想要遴选上岸,那么你能达到你想考的岗位的工作需求吗?我想要美满婚姻,那么你能打造一个温馨有爱互相陪伴的家庭吗?亦或是想得到智慧大脑,那么你有每天阅读超过一半的时间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吗?果真是那句话,凭你的努力,还远远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2.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感悟:可以说从初中毕业以来,我就开始混沌度日,觉得自己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愚蠢一点点,我的脑子简直萎缩成一个核桃那么大了。身边的人大多也是。世界那么庞大,宇宙那么浩瀚,而我的思想,就像沧海一粟,小的可怜。希望从此以后,每天能比起床时聪明一点。
3.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他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他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
感悟:上面这句话是讲历史,但不仅仅是历史,现在已经是跨界知识的世界了,我感到惶恐的是,我尚未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更何况跨领域。我尚且没有一个点,如何连成一张网?我要学习,心中嘶吼的只有这句话。
4.我有一条铁律,它帮助我在偏向于支持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时保持清醒。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我认为我只有在达到这个境界时才有资格发表意见。这种别陷入极端意识形态的方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们想要成为明智的人,严重的意识形态很有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
感悟:这句话我想了很久,悟不透。我觉得芒格的意思是,要把自己支持的观点各方面完全客观地研究透,比反对者更清楚它的缺陷,才算是不被蒙蔽。尤其是跳出意识形态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由于性格使然,我发现我极易受到情绪感染,稍有煽动力的语言便能迷惑我,更何况意识形态往往极具洗脑能力。我要更客观,我要拥有更多知识,以便跳出迷雾,以便分辨。
我常常在和老弟吵架(大雾,明明是辩论)的时候发现,自己都找不到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也找不到事例来反驳对方,这种情况大概就是非常浅薄地了解了一点点,就迫不及待地以某某观点为拥趸,很可笑,很愚蠢。
5.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论,即使是当你们的动机很高尚的时候。另外一种应该避免的事情是受到变态的激励机制的驱动。
感悟:诉诸利益!此四个字乃真理也。当年毛爷爷打天下,不也得给贫苦老百姓分地嘛。
6.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感悟:通俗地讲,就是让最能干的再多干点,让不能干的再少干点。这完全符合市场要求,我也不觉得愤愤不平了,如果我发现自己的任务比别人都多,那我就偷着乐吧~
你们在生活中应该努力拥有普朗克知识的人,而避免成为拥有司机知识的人。“我认为这个世界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朗克知识,他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他们付出了努力,他们拥有那种能力;另外一种人是司机知识——他们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
感悟:看起来懂很多的人,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概就像大学里的学霸和考试前熬夜搞应试技巧的学生之间的区别。
7.那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你们一定要非常勤奋才行。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和他们合伙,部分原因在于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们,部分原因在于我很精明地选择了他们,还有部分原因是我运气好。
感悟:也许我还没找到自己有强烈兴趣的方向,但我能做到后半部分,那就是非常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