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0-6岁期间的孩子,心理认知水平不高,无法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我”是很大的,无论家里发生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他们都会把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乖造成的。出于生存的本能,他们会不自觉的讨好喂养者,根据喂养者的关注点和赞许事件,把自己打造成喂养者需要的类型。举个例子,如:有一个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会抱着妈妈大哭,不让妈妈走,可当妈妈真走了,他又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融入其他小朋友。追究他不爱上幼儿园的原因时发现,他的妈妈常常在说“他根本离不开我”。发现原因以后,每天都让爸爸送小朋友上幼儿园,孩子从此以后上幼儿园再也没哭。案例中,并不是孩子真的离不开妈妈,或是不喜欢上幼儿园,而是妈妈常常给灌输了不能离开她的思想,孩子为了讨好她,就变成了妈妈希望的样子。还有很多小孩子拥有超过自身年龄的懂事,像个小大人。不是他不想像其他孩子一样撒娇,玩耍,而是他不敢,他怕自己不照着喂养人喜欢的模式来,会被抛弃,被忽视。他是在用自己的讨好行为换取成人的关注和喜爱。
成人中的老好人,孩子中的小大人很多都是属于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人,看似表面随和,对谁都是客客气气。在私下里,他们其实内心冲突很多。正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些内心冲突,他们活的很累,很委屈,很压抑,甚至愤怒。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如何跳开讨好型人格的大坑。
一、什么样的父母容易塑造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父母本身是讨好型人格,自尊和价值感很低
讨好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讨好型人格的父母会在教育孩子时,会不停给孩子灌输要让别人喜欢,做别人喜欢的事,才能更好的生存。甚至在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优先想着牺牲自己家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为了照顾别人家父母的情绪,当面贬低自己的孩子,赞扬别人的孩子。在讨好型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也会不自觉的讨好别人。
2、控制欲过强的父母
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一切必须围着父母的需求转,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自我,如果孩子有出现不遵从父母意愿的行为,父母就会通过指责、批评、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满满地,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只有讨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过。当孩子长大后,讨好父母的模式会成为讨好其他所有人的方式。
二、如何做可以避免?
1、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选择生活并为之负责的权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孩子的很多选择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该孩子自己承担的后果,也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承担。孩子的玩具也应该由他决定是否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讨好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他就不会为了别人的需求去压抑自己的需求。
2、认知自己的情绪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原因归咎在孩子身上,孩子没有义务去逗父母开心。父母生孩子的气,觉得孩子不听话,仔细想想,生气的原因,慢慢会发现,自己生气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则办事,是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与孩子无关。
3、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出他自己
情绪无好坏之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孩子的开心还是难过或是生气,都是正常的情绪表现,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允许他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难过的时候就哭一会,生气了就说我很生气,鼓励他大胆的说出他自己。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人生首要的任务好好爱自己。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世界。
如果你喜欢此文,请给我点赞,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给我留言,让我们一起进步。如果觉得有用,请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