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的时候,家里便没有老人同住,爷爷奶奶离得远,每回暑假才去玩几天,幸而外公外婆离得近,外公有好几个儿女,子孙自然也众多,同别家一样,我们也热热闹闹度完了童年。
小的时候,外公家是必须常去的,因为玩伴众多,外婆家的前院,后山,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身影,后山的每一个地方都步满我们的足迹。
我还记得啊,外公以前在镇上上班,每个周六下午,我们都要在大路上张望,他骑着自行车,从八队那个大坡下来时,眼尖的我们老远都能认出来,他的车篮里每次都有好吃的,尤其是那筒装的桃酥饼,香香的,脆脆的,是那个贫脊年代最为温暖的记忆,还有给我们买的文具盒,是花仙子的,很漂亮,用了好几年,舍不得扔。
后来,我们读书工作,去外地了,回家更少了,去外公家也更少了,我们在外面,好像很拼搏似的,好像很累似的,突然有一天,发现外公躺在床上,才惊觉,原来外公已经那么瘦那么老了。
十一回家看他,妈妈把他扶起来坐着,他已经说不出来话,听着我们说,听着听着就满脸泪水,我眼睛也潮湿了,一种无力感扑面而来,在岁月面前,我们都束手无力。
我得知外公去世的消息时,心里并不怎么难受,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从小并未与老人家同住?或许又觉得,外公年事已高,又病了多年,这一天是躲不掉的,可是那一晚啊,我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
第二天赶了回去,也一直觉得还好,可是一进门,看到外公的相片摆在那里,看到一副棺材就在堂屋中间冷冰冰的瞪着你,而那个年迈瘦弱的外公就躺在那里面,我的心啊我的眼睛啊,就控制不住了。
现在,他的子孙后代却齐齐为他赶来,大家都互相寒喧着,热闹着,村里的壮劳力在用树干绑抬棺的架子,掌勺的大厨在猛火灶上哗啦啦使劲颠锅,大家三五一群,喝着茶聊着天,这一切,恍如《请回答1988》里面的情景一样,好好是赶什么盛会。但是后来还是几次出现那一幕,妈妈哭得很伤心,是号陶大哭,小姨是无声的痛哭,几个舅舅也是双眼红肿。
而我呢,我一想到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想到我的妈妈从此没有了爸爸,我就更伤心了。
再没有什么比失去更让人遗憾了,所以啊,珍惜身边的亲人,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