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等字蹉跎了岁月
曼殊菲儿2018.6.28
等我闲了,我要好好陪陪孩子,等我闲了,我要好好整理一下屋子,等我闲了,我要好好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等我闲了,我要好好锻炼身体,每天似乎总有一句,等我闲了……来蹉跎着我的岁月,这无限拖延的借口,似乎永不过期。
我早就计划好了,等中招考完试后,人闲了,心静了,我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可昨天真的闲了,也真的过得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一整天,闲的竟连每日的分享也没有写,此刻才真的明白,等我闲了,只不过是自己懒惰的借口罢了。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能让等字再来蹉跎自己岁月了。
第一,迫使自己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写出一天或一周要完成的重要计划。
这里一定要安排好优先次序,可以标上标号,最重要的标上1,全力以赴做好1后再做2,以此类推,这里边有时候会分不清重要与紧急,我在这上面也常犯这个毛病。常把紧急但不重要的当做紧急事来做。
1.重要且紧急(送儿子上学,给儿子做饭)——必须立刻做。
2.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你吃饭等)——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来考虑这类事。我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3.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锻炼身体,与人谈心等)——只要是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4.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这个倒可以等闲了再做。
成功者花最多的时间,在最重要的事上,而不是最紧急的事上,然而我们这平凡人都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儿。争取自己能安排好优先次序,做到轻重缓急。
第二,每天安排一小时不被干扰时间。
躲进小屋成一统,管它东南西北风,这一小时自己独处,按优先次序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是给自己充电,也许这一小时可以抵过一天的工作效率,争取让每天一小时不被干扰成为常态。
《帕金森法则》(Parkinsons Law)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我每天脑中总会时不时的闪现一些想法,可心中的另一个声音在说,等闲了,等闲了好好的总结一下,于是无聊的一整天,也没有闲的时间,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等再想起的时候也没有新鲜感啦,这想法也就被永远的封闭了。
第三,一件事情最好一次性把它做完。
25号我写的分享,写了600多字后感觉累了,想放松一下,就写了个未完待续,放在那里,当时想,一整天里,等闲了再把它写完,可是等到现在闲的时间倒真不少。而那个未完待续,还在那里待续着,看来无论什么事,还是一次做完为好,争取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暑假模式已开启,但愿这个暑假等字不再来蹉跎我的岁月。
另外,生活需要调剂,不能总是做事,下面推荐一种别样的休息方法。
莫法特休息法
《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3张桌: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科学种田的方法。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不同的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而原来的兴奋灶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剂和放松。
这种做事儿又不累的休息方法,实在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