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星期一 阴
自从九月份某家长催换座位后,基本上都是一到两个星期换一次。有了第一次的“师徒搭档”做基础,到期中考试之间的换座位都是同桌一起动的,这样一来,减轻了工作量,也使师徒搭档比较稳定。
其实,班上是找不出一半的学生当师傅的,没办法,只能矮子里选长子了。不过,一些够不上格当师傅的学生能勉强上阵,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不是说,实践是最好的巩固吗?
这样的安排持续了近一个半月,明显地看得出来这些“师傅”虽然层次有高有低,但所有人还是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很多的锻炼,知晓了如何去帮助同桌。另外,这些“徒弟”的基础虽然也有高有低,在被帮助的过程中却也能够或多或少有些提高。
这种“一对一”的辅差的方法,在很大面积上达到了我的目的。但这中间也经过了一些调整。比如,有的“师傅”责任心不强,对“徒弟”的辅导没有真正落实,及时发现后我就会先进行个别谈话,给他纠正的机会。一般情况下,谈话过后,这些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重点监督”之下,变得认真对待。也有个别实在管不住自己的,个别谈话效果不佳的,此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撤掉他的“师傅”身份,降为“徒弟”。并从“徒弟”中提拔成绩较好、表现积极的同学担任新的“师傅”,往往这个时候,这些新提拔上来的“师傅”干劲十足。
比如,还有些师傅比较内向,而徒弟比较调皮,师傅管不住徒弟的。这样的组合最容易出现徒弟不听师傅的话,师傅只能告到我这里。经过老师的干预,也维持不过两天。这时候,我就会对师徒组合进行微调,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交换师傅或徒弟,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期中考试为时间节点,考前就能看得出来班上基本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是十来个极差的学生怎么也扶不起来。头痛之余,我又在座位上动起脑筋,我觉得座位应该有问题。于是,期中考试刚过,我就进行了第二次有目的的换座位。
这次是根据期中考试成绩来安排的,毕竟这是衡量学生前两个半月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这次我把最差的八个人统统放在最后一排,要求上课的时候全部带凳子坐到前面两排来,和其他同学共桌子听讲。这样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一眼就看个清清楚楚,谁没有认真听讲,随时提醒,随时提问。这些人在重点监督之下,不得不专心起来,学习态度明显有进步。
而中等偏下的、比较懒的都坐在第一排,他们接受能力还可以,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老师的严密监控下,这些学生觉得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不由得也会激起动力,再辅以言语勉励,进步就会比较明显。果不其然,近一个月里,这些偏下的学生已经慢慢跟上来了,进入了靠近中等的行列。
随后是中等的坐在二、三排,他们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管好自己就没问题。四到六排是属于优生的,我没有规定谁坐在哪里,而是让他们自己选同桌选位子。这些学生学习有使命感,自觉性较强,上课基本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不用老师操心。即使坐在后面,也是很容易被课堂吸引的。之所以不规定同桌,是因为我觉得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他更喜欢去找自己喜欢的同桌,把自主权交给他们,更能激发学习意识。
随着差生的缓慢进步,我又发现现在的座位似乎也有问题,怎么办呢?再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