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原来自己也可以读书改变命运?我认识的一个阅读界的大咖,一开始是程序员,因为这份工作非常挑战人的身体极限,所以他一开始想要去尝试新的赛道,去做过游戏,也去做旅行社,也有尝试去做服务员,以及去做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尝试的足够多了,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当时他靠父母付了首付,自己再后来承担不起月供,干脆直接把房子卖了,开始好好提升自己。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他每天废寝忘食的阅读,最终持续的在简书输出写作,成为了简书的一哥,一时成为了简书的红人。
那个时候他35岁,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接下来的势能不断地扩大,后续最大的一个杠杆就是出书并且成为了行动派的签约讲师。
在我当时看来,阅读是他的最大的救命稻草,通过阅读他打开自己的人生的一扇窗,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增量”的勇气,也有了选择的自由,当时果断辞职去做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从一个单向度的人转换为多向度的人。
所以我一直坚信书是我们绝大多数困境的出口,在这个复杂的时代,读书也是为唯一一个反脆弱的武器。
那阅读既然这么重要,到底如何阅读?怎么才能产生增量价值呢?
首先谈谈我们经常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碎片化阅读
比如你在地铁上等车的时候,或者出去等人没事干,总想拿出手机看看,或者在家打扫家务的时候打开读书软件听听课程等等都是碎片化的阅读。
不过说实话,好多人都在用碎片化阅读,但是碎片化阅读的方法却不正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碎片化阅读呢?
碎片化阅读,时间是碎片化的,但是知识并不是碎片化的,这个阶段的阅读,你只需要注重一个积累就可以,那就是概念。将自己从书中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寻找出一本书里面的核心概念,有的书只有十几个核心的概念,最后二十个左右。通过这些概念联想到自己的经验,每一个概念可以举例3-5个故事来解释,最终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内容,所以要想写出一篇文章,你只要从别人那儿学习到核心概念,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就成为了一个在创造的产品了。
其次,快速阅读,也是大家对此诟病最多的,好多人认为快速阅读,只求快,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了解里面的精髓。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猜想一下,同样的一本书,一个人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用了3天的时间都没有读完。但是另外一个人花了5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标题还有大致浏览了书中的黑体字和大小标题,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花了25分钟的时间将里面的知识点进行复盘学习,最后应用到实践当中。如果是你,你想成为哪种阅读者?
我想你一定会说第二种,毕竟一本书的精华内容仅仅有20%,你能够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掌握了书中的重点内容,然后将接下来全部的时间用来行动和改变,这样的阅读别提有多爽了。
很多人阅读变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默念,回读,分散注意力,无目的等等都是阅读变慢的原因,所以当你想要阅读出声的时候,就呜呜的发出声音,引导自己往下读,同时在看书的时候,不要将眼睛聚焦到一个词一个字上,而是要将眼光盯着空白部分,这样字会浮现到我们的眼前呈现立体的形式,反而更加容易寻找重点关键词。
快速阅读有以下5步:
1·提问:你得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读这本书?你自己思考有没有读过同类的书?
2·预习:预习的时候看目录和序言,以及留意书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章节。预习的结果就是判断自己这个文章是否值得读,还是简单的了解一下。
3·扫读:标记一些开头、结尾,图表,粗体和关键词,可以用便利贴,卡片,荧光笔或者直接折页。
4·切重点:扫读以后你会心中有一杆秤,知道这本书中到底那一章节是最重要的,你要从哪个重点章节开始进行重点的阅读。
推荐使用一个概念卡片,可以在网上定制一个空白卡片,然后写出一些重点概念,到时候输出的时候可以将这些重点概念串联起来。
5·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还有那些问题要弄清楚?还有哪些书要深度研究?这本书还要读几遍?这本书的重点内容,自己还有哪些也不太明白的地方?
推荐使用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笔记。
接着我们谈谈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又可以分为碎片化主题阅读,书籍主题阅读,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碎片化主题阅读:平时一个主题阅读可以将自己的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收集起来,然后针对同一个主题集中化的阅读。
最常见的是书籍式的主题阅读,现在自己目前的阅读也是属于主题式阅读,自己收集同类的书单,然后同时扫读一遍书籍,寻找书籍里面的重点概念和主题,当你把主题拆解的越详细越细分的时候,你的框架就是越明确。
当你构造好自己的框架的时候,在你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的时候,就可以用框架去书中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也算是按照自己的板块去寻找答案,也是最佳的一种阅读方式。
以上三种阅读方式,我觉得是有自己的阅读顺序的,比如你一开始可能只把碎片化阅读做到了,接着做快速阅读可能会训练一段时间,紧接着等你培养好自己的快速阅读,你再去同时阅读多本书,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