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之所以不能用帐面上的东西来比较,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内容,面表上是60万解放军对80万国民党军。实际上,中原国民党军的魂魄已经在济南战役和豫东战役中打散了。精气神丢了,那么数量上的优势又有何用呢?济南战役不仅仅是消灭了蒋介石的十万生力军,俘虏了国民党王牌将领王耀武。它的意义还在于,解放区连成了一片,破除了徐州和济南的呼应,使得徐州国民党成了孤军。这样,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就少了二面夹攻华部队的能力,只能固守而无法攻击。就好比是华野部队少了许世友的山东兵团,没有配合了,谈何进攻。
[if !vml]
[endif]
而华野发动的豫东战役,则更像是淮海战役预演。解放军演练了后勤支援,粮草供应。以数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9万余人。取得了对阵五军、18军、25军等王牌军的经验。尤其是25军,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派出全部主力集中对付这个兵团。豫东战役邱清泉虽然成功地解围黄百韬兵团,但国军舍不得多发一枚青天白日章,只给了黄百韬一枚而没有给邱清泉,导致二个人产生了重大隔阂。淮海战役中,在需要精诚合作的时候,五军软了脚。这是豫东战役达到的效果,实际上,淮海战役已经未战先败了,这也是实力的表现,1945年国军还稍占优势,后面几年共产党发展地很快,到1948年时,已经全面超越国军了。
[if !vml]
[endif]
但也不能说,国民党方面没有机会,因为在战术层面,国军的优势在关内还是很强的。战略上则非常被动,毕竟对方有伟人顶腰。就双方前线指挥员粟裕和杜聿明来说,双方实力半斤八两。二人思路相同,你想得到的东西,他也想得到。徐东阻击战打得难分难解,粟裕和杜聿明同时想到出奇兵,绕到对方后面偷袭,没想到双方奇兵在潘塘遭遇。哪一方没想到,都会吃大亏,影响战局。虽然二人都没有成功,但是都成功地躲过了一大劫。做一点事就大吹大擂,给自己脸上擦粉,这是国军的通病。
[if !vml]
[endif]
国民党没有继续强力攻击碾庄,反而在一个不重要的地点,潘塘展开大规模的庆功会。这件事也是一个胜负转换的节点,重兵在潘塘。黄兵团覆没之后,徐州三个兵团要往东南方向突围,粟裕和杜聿明又不谋而合,想到一起去了。中央得到情报,徐州三个兵团要往东南方向突围,要求粟裕兵发徐州东南,粟裕经过反复推敲,认为杜聿明不会往东南方向突围,只能往西南方向突围。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命令大军开往西南。而杜聿明本可以胜利地逃出生天,无奈何蒋介石一纸要亡国灭种的说词,强令他转向援救黄维。杜聿明纵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得执行了,这才被粟裕包围在陈官庄。
能够和战神粟裕过招不仅仅是杜聿明,还有个百战将星黄百韬。如果说杜聿明和粟裕是在伯仲之间,在战术层次上,黄百韬则要略胜一筹。在孟良崮25师吃掉了华野主力一纵四个团,差点救出张灵甫。在南麻突破华野纵队防线,救出胡琏。在豫东救出72师,虽然杀伤了黄百韬一个整师,但是华野主力1.4.6纵都残废了。25师简直就是华野的苦主,粟裕自己也说过,一对一是打不过25师的。但是两个人又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司令员,一个是军长。一个常常指挥几十万人马,一个最多时也就12万人。
[if !vml]
[endif]
淮海战役里,粟裕内线传回来的消息,黄百韬部分军火粮弹,已经通过火车运回了徐州。嗅到黄百韬要撤回徐州的味道,因此决定提前2天,也就是11月6号出兵,强行军南下截住黄百韬。他一面上报中央,要求将战役提前二天开打,未等中央同意,即下令提前出发。但是黄百韬远不是电影里描述地那般昏头,他的保密工作做得极为到位,枪杀华野侦查兵,封锁消息。7兵团从新安镇撤退了,第二天老百姓才知道。等到华野部队四面八方扑到新安镇,7兵团已经人去楼空。一个近十万人的部队一夜间消失,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了。还没完,黄百韬接着使出一招断臂求生,命令63军在窑湾过河,同时63军一边撤退一边扔些物资迷惑华野,掩护兵团主力过运河。
[if !vml]
[endif]
粟裕走在新安镇空荡荡的街道上,心里拔凉拔凉地,四十万人围住了一个空空如野的新安镇。不愧是战神,战斗经验丰富。立即派出搜索队,很快搜到了国军63军的踪迹。现在大家明白了,黄百韬为什么那两天不在运河上架浮桥了吧。你有架桥动作,华野得到情报了,40万人直接扑向运河桥。你还能过得了河?恐怕7兵团直接河边就地解散了,还想7万人到达碾庄?当63军被全歼后,粟裕赶到运河桥时,猛地一拍脑袋,说到:“是我昏了头。贪一个63军,如果直接切断运河桥……亏我还天天拿着尺子看地图,嗨。”本可以遍地捉猪的,华野被黄百韬成功地晃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