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开口读书?
1.认为自己读得不够好,不好意思读出声音来。
2.没有养成开口读书的习惯,一时难开口。
3.对于开口读书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开不开口都无所谓。
4.习惯无声阅读。
5.胆子小,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读书。
6.厌学,对开口读书没兴趣。
7.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读出声来怕被别人讥笑。
面对这种不愿意开口读书的学生,老师该怎么说,学生才愿意张口呢?
首先,老师要真诚地向学生说明开口读书的好处。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真诚”。就是指老师说话时不要生气,更不要讽刺,而是要真诚平和地说道:
我为什么要强调开口读书呢?因为开口读书有很多好处,这里着重介绍三种:
1.可以训练语感。所谓语感,就是指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能力强,一旦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意思,并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感能力差,接触语言文字时,往往是一脸懵逼,难得要领。语感强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高,在竞争中所拥有的素质资本就会充足一些。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语感水平。
《黄帝内经》说:“心开窍于舌”,通过动口朗读,舌动、窍开、心明,从而开慧增智。书声琅琅入耳,智慧潺潺出心。
2.可以培养胆量。胆子小的人,尝试着开口读,先小声,后大声,先角落,后大庭,先个人,后大众,慢慢地胆子就变得大起来了。以前在大家面前说话结结巴巴期期艾艾,大胆朗读之后,就能从容淡定大方得体地在大家面前说话了。
3.可以刺激大脑。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在诵读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坚持诵读,大脑就会变得灵敏好用,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摘自搜狐网科学用脑)
道理说清楚了,学生是不是就会自动开口读书了呢?很多学生听得心动,但就是不行动,弄得大人万般无奈。前面所说的道理,无非是为后面的行动找个靠谱的依据。真正有效的,还是老师一边说,一边对学生进行训练。具体怎么操作呢?
1.利用早读时间训练。老师一进教室,就要充满激情(老师必须要有激情,无激情就无感染力,不能激励学生)地说,孩子们,翻到课本第53页,跟着我一起读!来,扯开喉咙,大声读!声情并茂地读!读!再读!大声读!有感情地读!OK!表现非常棒!再来!特别好!已经进入状态了!效果好极了!尤其是某某(胆子小,不爱读的学生要点名表扬),声音洪亮,表情自然,读得很流畅,感情很真挚,我已经感觉到她/他的语感水平在提升了!
此时,老师在表扬学生时,不需要强调过程,也不需要客观陈述,只需要煽情,不断地煽情,以此刺激学生的脑神经,让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学生受到激励和鼓动时,就会卖力地开口读书。如此反复,学生开口读书的习惯和胆量就习得了。
2.让胆子大朗读好的同学做示范。班上一定有朗读效果非常棒的孩子,老师要给这些孩子展示的平台。这些孩子在台上展示的时候,老师要不吝赞美:声音太美妙了,像百灵,像夜莺,声音清脆婉转,真是饱为师耳福啊!请所有的同学,翻开手上的课本,跟着这些同学一起大声的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自信,读出气壮山河!老师赞美这些敢于朗读,善于朗读的孩子,目的是告诉其他孩子,老师欣赏的,喜欢的,就是敢于开口读书的孩子。
3.对个别不愿开口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学生开了第一口,就不怕开第二口。对于那些胆子特别小,对读书特别无感的学生,老师不要指责,也不要放弃,而是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方法指导就是采用“三三制”或“四四制”,就是三个字一组,或者四个字一组地读。语速放慢,但声音不可小。学生读书时,老师就在一旁提醒,节奏!注意节奏!放慢!再慢一些!提高声音!再提高一些!还要大声一点!一边说,一边还要配着平移、上扬的手势,同时还要不断地给学生点赞。通过这样的一对一辅导,除非学生是哑巴,否则都会开口读书。
最后回到“说”的技术层面做个小结:对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一点上,老师说话,只管感性地表达赞美就好!还有就是要特别有激情,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都可以比平时夸张一些!